相关习题
 0  183836  183844  183850  183854  183860  183862  183866  183872  183874  183880  183886  183890  183892  183896  183902  183904  183910  183914  183916  183920  183922  183926  183928  183930  183931  183932  183934  183935  183936  183938  183940  183944  183946  183950  183952  183956  183962  183964  183970  183974  183976  183980  183986  183992  183994  184000  184004  184006  184012  184016  184022  18403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深秋的大巴山常常出现“缥缈的雾,晶莹的露,轻柔的雪,凝重的霜”这种现象,你对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D.“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光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B.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的“白云”-光的色散D.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45℃
B.一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20N
C.使用验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D.现在你坐的课桌的高度约为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货箱,已知货箱的质量为60Kg,在F=50N的拉力作用下,货箱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货箱的滑动摩擦力f为货箱重的0.2倍.求:
(1)货箱的重力是多少?
(2)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货箱运动了1min,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多少?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五一假期,小华同学的全家去旅游,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图所示标志牌,小华发现小轿车、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同.爱思考的小华想: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请你从“能量”角度,用相关知识解释此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
A镍铬合金0.251.0
B镍铬合金0.501.0
C镍铬合金0.252.0
D锰铜合金0.251.0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小亮(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A、C(选填“A、B、C、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导体的长度的关系,其结论是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三(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4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C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两个质量相等质地均匀的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体积之比V:V=1: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ρ=3:1;现将甲、乙两球放入装有足够深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F=2:3,则乙球的密度为ρ=0.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