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4653  184661  184667  184671  184677  184679  184683  184689  184691  184697  184703  184707  184709  184713  184719  184721  184727  184731  184733  184737  184739  184743  184745  184747  184748  184749  184751  184752  184753  184755  184757  184761  184763  184767  184769  184773  184779  184781  184787  184791  184793  184797  184803  184809  184811  184817  184821  184823  184829  184833  184839  184847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重力,同时物体对地球也有力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力W有用/J拉力F/N绳上升距离s/m总功W/J机械效率η
120.10.20.90.30.2774.1%
240.10.41.60.30.48
340.10.41.10.5572.7%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2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是83.3%.
(3)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第3次实验的数据,绳子上升的距离s是0.5m.
(4)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高”或“低”).
(5)第3次实验中的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拉力移动相同距离时,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增加(填“增加”或“减小”).由此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大小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6)实验小组的同学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两人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a、b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物体提升了相同的高度,则两滑轮组的效率η、η之比及甲、乙两人所用的力F1、F2之比分别是(不计摩擦及绳重)(  )
A.1:1  3:2B.1:1  2:3C.2:3  2:3D.3:2  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理量对应单位中错误的是(  )
A.电流:AB.电压:VC.电功率:kW•hD.电能: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地纪念馆内有一口铜钟,质量为2t.2013年4月,一男子钻到钟下玩耍,其他游客转动铜钟导致悬挂钟的绳索被扭断,该男子被困于钟内.闻讯赶到的消防员们迅速组装好滑轮组、站在地面一起向下拉绳将铜钟吊起,该男子趁机从钟下爬出脱困.(g取10N/kg)问:
(l)消防员们站在地面一起向下拉绳将铜钟吊起,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消防员们在绳子自由端共施加4000N的力,使铜钟在1min内匀速缓慢上升60cm,请计算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的功率.
(3)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关于机械的研究
(1)图甲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1N;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变大/不变/变小).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乙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错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做远离支点的匀速移动,则杠杆右端向下倾斜 (选填“仍平衡”、“左端向下倾斜”或“右端向下倾斜”)
(3)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同学们按如图丙所示的A、B、C、D  四种情形组装滑轮组.
为了验证猜想“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应选择装配图中的A、C(或B、D)两组滑轮组做对比实验;按装配图A、B或图C、D两个滑轮组做对比实验,可以验证什么猜想?同一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宇看到南平到武夷山高速公路旁的限速牌如图1,小宇猜想限速的原因可能是:车辆的动能越大,发生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

(1)探究小宇的猜想,如图2让铁球从斜面上撞击木块,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铁球质量m/g铁球起始高度h/cm木块撞击后的距离s/cm
11001015
21002026
32002041
①为了使铁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小宇将质量不等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
②物理学中将不易直接测量的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实验时铁球从斜面上释放,通过改变铁球的质量、速度,比较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
③探究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综合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研究方法相同的是C
A、推导密度公式
B、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C、用吸引大头针数目来判定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小宇通过互联网找到一幅车的质量与限制车速关系的坐标图象.如图3所示,请你判断车辆的质量越大,限制车速越小.(填“越大”或“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研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图A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有的浮力是2.4 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一小团橡皮泥、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橡皮泥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橡皮泥团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橡皮泥团捏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A、小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由于第一次橡皮泥团受到的浮力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呈“碗状”时受到的浮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
B、同组的小红不同意小明得出的结论,她指出小明的实验有一处错误,所以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物体都要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重为G1的金属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4.5×104 Pa.现将金属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B端悬挂重为G2的物体,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为3×104 Pa,已知B端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AO:AB=2:5.要使金属块离开地面,则(g取10N/kg)(  )
A.轻质杠杆B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为5kg
B.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只需减少1.5×104Pa
C.只需移动支点的位置,使支点左右两侧的力臂之比为2:9
D.只需移动支点的位置,使支点左右两侧的力臂之比为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的生活实例与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坐垫呈马鞍型,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力
B.三峡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
C.修盘山公路,利用了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功的道理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