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球编号 | 1 | 2 | 3 |
小球质量(g) | 2 | 5 | 45 |
小球半径(×10-3m) | 5 | 5 | 15 |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 16 | 40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木块与砝码重G(N) | 4.0 | 6.0 | 8.0 | 10.0 |
弹簧秤示数F(N) | 0.8 | 1.2 | 1.6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准备 | 挂钩码前,杠杆的左端偏低,则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 |
过程 | 准备好后,在A处挂上如图所示的钩码,要使杠杆恢复平衡,应在B处挂6个相同的钩码. |
猜想 | 小雨提出这个研究问题后,想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着提起的重物的重力的增大而减小 | ![]() | |||||||||||||||||||||||
过程 | 叶子姐姐感到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她设计了如图所示滑轮组,通过改变钩码的重力,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 ||||||||||||||||||||||||
数据 |
| ||||||||||||||||||||||||
结论 | ①请把第3次空白数据填上. ②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重力变大,机械效率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程序 | ③上述探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反驳--得出结论. | ||||||||||||||||||||||||
方法 | 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量机械效率,运用了组合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过程 步骤 | ①实验步骤和数据如图所示(放石块前,A图的溢水杯中盛满了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D(填字母). | ![]() |
分析 论证 | ②浸没在溢水杯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是1.5N,由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 |
拓展 计算 | ③实验中,石块的密度是4×103kg/m3;把此石块浸没在密度是0.8×103kg/m3的酒精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2N. |
实验 装置 | ![]() |
结论 | ①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U型管的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②甲、乙两组实验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丙、丁两组实验说明,深度越大,压强越大;乙丙两组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过程 表格 |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实验数据如下表 | ![]() |
结论 方法 |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用以上同学中的b线来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把复杂的文字叙述变成简洁的图象属于科学方法中的等价变换法. |
实验数据 | |||||
压力FN/N | 5 | 10 | 15 | 5 | 5 |
接触面积S/cm2 | 200 | 200 | 200 | 150 | 100 |
测力计示数F/N | 1.2 | 3.6 | 1.2 | 1.2 |
装置 过程 | ①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分别滑到毛巾、棉布好木板三种水平面上,发现在木板表面上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最慢. | ![]() |
作图 | ②在图上画出小车从斜面滑下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 |
推理 方法 | ③进一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推理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逐渐逼近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 |||||||||||||
B. |
| |||||||||||||
C. |
| |||||||||||||
D.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