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5090  185098  185104  185108  185114  185116  185120  185126  185128  185134  185140  185144  185146  185150  185156  185158  185164  185168  185170  185174  185176  185180  185182  185184  185185  185186  185188  185189  185190  185192  185194  185198  185200  185204  185206  185210  185216  185218  185224  185228  185230  185234  185240  185246  185248  185254  185258  185260  185266  185270  185276  18528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空气的阻力,阻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其中物体的阻力跟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流体的阻力还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流体的阻力还跟物体的形状有关系.头圆尾尖的物体所受的流体的阻力较小,这种形状通常称为流线型.问题: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自由下落一瞬间,打开降落伞,通过改变横截面积改变降落伞所受空气的阻力.
(2)运动员打开的降落伞在空中加速下落的过程,受到空气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最终,降落伞因为所受的空气阻力等于所受的重力,进而匀速下降.
(3)若一架歼-10战斗机飞行时所受阻力f与其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其中k为常量),不计飞机飞行时的油耗.当质量为m的歼-10战斗机以速度a沿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其发动机产生的推力F=ka2(用字母表示),气流对飞机产生的升力N=mg(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乙图所示实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F=0.25F.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5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N,则木块将做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1所示:
(1)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C.(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2)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小.
(3)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2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画出水中以下状态下的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质量为55kg的小明站在某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上,使小明上升的力的大小为550N,施力物体是电梯(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表是小刚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t/min012345678910
温度t/℃5057647178859196100100100
(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100℃,这一结论说明该地区当时的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填“>”、“=”或“<”)
(2)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煤油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煤油,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0℃和150℃,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煤油温度计.(选填“煤油”或“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容积为3×10-4m3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小老鼠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石子投入瓶中,当它投了32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水的体积是多少cm3
(2)投入瓶内石子的总体积是多少cm3
(3)石子的密度是多少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我们知道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速度=$\frac{路程}{时间}$,即v=$\frac{s}{t}$.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另外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做加速度(注:单位时间用t表示;速度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次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运动物体开始时的速度v0=4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9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5m/s;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1m/s2
(2)根据你阅读后得到的信息,请你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frac{△v}{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王老师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甲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王老师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目的是观察光的路径.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5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C.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器材有:两段完全相同的A蜡烛和B蜡烛,刻度尺,白纸,玻璃板,平面镜支架等.

(1)小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在观察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的解决了像的大小和位置的问题.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应在较黑暗(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3)若看到A蜡烛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B蜡烛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将A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点燃A蜡烛后,小华小心的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像重合为止,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以上结论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6)做完某次实验后,有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是C(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7)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且与像B有部分重叠,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能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