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1323  191331  191337  191341  191347  191349  191353  191359  191361  191367  191373  191377  191379  191383  191389  191391  191397  191401  191403  191407  191409  191413  191415  191417  191418  191419  191421  191422  191423  191425  191427  191431  191433  191437  191439  191443  191449  191451  191457  191461  191463  191467  191473  191479  191481  191487  191491  191493  191499  191503  191509  191517  235360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图中画出两个透镜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答: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睛: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题型】作图题
【结束】
30

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标志牌甲的含义是___________(2))标志牌乙的含义是___________

【答案】 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 距离机场30千米

【解析】解答:(1) 标志牌甲的含义: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2) 标志牌乙的含义是:表示标志牌到机场路程为30km;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1

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读数: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c)中秒表的读数是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标志牌甲的含义是___________(2))标志牌乙的含义是___________

【答案】 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 距离机场30千米

【解析】解答:(1) 标志牌甲的含义: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2) 标志牌乙的含义是:表示标志牌到机场路程为30km;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1

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读数: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c)中秒表的读数是  s.

【答案】1.45cm;-4℃;235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知:

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5cm.

②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

③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5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55s=235s.

考点:长度的测量;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2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读数: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c)中秒表的读数是  s.

【答案】1.45cm;-4℃;235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知:

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5cm.

②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

③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5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55s=235s.

考点:长度的测量;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2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A 变大

【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塑料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3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A 变大

【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塑料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3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答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能 不能 虚 较黑暗

【解析】解答: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2)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点睛:(1)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2)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4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紧贴硬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硬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_______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A.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B.“减小实验误差”)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A 变大

【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塑料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3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答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能 不能 虚 较黑暗

【解析】解答: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2)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点睛:(1)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2)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4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紧贴硬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硬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_______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A.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B.“减小实验误差”)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 可逆的 呈现光路

【解析】解答:(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 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分析上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硬纸板的作用首先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即光路,便于分析。

点睛:(1)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当纸板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两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测量分析即可;为了得到普遍性的结论,减小偶然性,实验中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测量;(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快速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时,此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3) 另一同学小明也研究了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焦距,然后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在A,B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蜡烛从A向左移一格,为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_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他应该将透镜向_________移动。

(6)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_______(前/后)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答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能 不能 虚 较黑暗

【解析】解答: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2)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点睛:(1)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2)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4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紧贴硬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硬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_______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A.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B.“减小实验误差”)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 可逆的 呈现光路

【解析】解答:(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 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分析上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硬纸板的作用首先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即光路,便于分析。

点睛:(1)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当纸板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两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测量分析即可;为了得到普遍性的结论,减小偶然性,实验中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测量;(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快速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时,此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3) 另一同学小明也研究了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焦距,然后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在A,B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蜡烛从A向左移一格,为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_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他应该将透镜向_________移动。

(6)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_______(前/后)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 小于 主光轴 C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倒立 缩小 烛焰在焦点处 左 向上 下 远离 前

【解析】解答:(1)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2)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C,迅速又容易操作,AB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时,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可知像小于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烛焰在焦点处;(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向上移,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若蜡烛不动,则应使凸透镜向下移动。(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点后移,所以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前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6

炎热的暑假里,小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紧贴硬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硬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_______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A.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B.“减小实验误差”)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 可逆的 呈现光路

【解析】解答:(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 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分析上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硬纸板的作用首先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即光路,便于分析。

点睛:(1)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当纸板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两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测量分析即可;为了得到普遍性的结论,减小偶然性,实验中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测量;(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快速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时,此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3) 另一同学小明也研究了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焦距,然后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在A,B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蜡烛从A向左移一格,为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_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他应该将透镜向_________移动。

(6)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_______(前/后)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 小于 主光轴 C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倒立 缩小 烛焰在焦点处 左 向上 下 远离 前

【解析】解答:(1)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2)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C,迅速又容易操作,AB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时,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可知像小于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烛焰在焦点处;(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向上移,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若蜡烛不动,则应使凸透镜向下移动。(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点后移,所以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前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6

炎热的暑假里,小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不变 汗液蒸发吸热

【解析】解答: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点睛:根据蒸发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得出人凉快的原因,但寒暑表的温度是不变的.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7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

A. 频率高 B. 音色好 C. 响度大 D. 速度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

A. 频率高 B. 音色好 C. 响度大 D. 速度快

【答案】C

【解析】声音的三个要素: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故选:C。

【题型】单选题
【结束】
2

生活中关于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熔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关于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白气”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题型】单选题
【结束】
3

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为了减小误差 B. 避免产生误差

C. 避免产生错误 D. 提高准确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