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730  192738  192744  192748  192754  192756  192760  192766  192768  192774  192780  192784  192786  192790  192796  192798  192804  192808  192810  192814  192816  192820  192822  192824  192825  192826  192828  192829  192830  192832  192834  192838  192840  192844  192846  192850  192856  192858  192864  192868  192870  192874  192880  192886  192888  192894  192898  192900  192906  192910  192916  192924  235360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实验题

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们来到海边,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1)属于体验的有_________;(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__;(3)属于假设的有_________;(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_______;(5)属于结论的有_________。

ABE CF DG H I 【解析】A.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是人的直接体验结果; B.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是人的直接体验的结果。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是提出了问题;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属于假设; E.傍晚发现沙子比海水凉,也是体验的结果;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这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

(4).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温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使水和沙子受热均匀 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慢 【解析】(1)实验中使沙子和水受热均匀,所以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实质上反映了两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依据沙子和水的温度分别描点,连接得: (4).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在加热相同的时间时,即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即水温升高较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实验题

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________________ 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

(4)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王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 kg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水(或甲瓶) )慢 单位时间里降低的温度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相等。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放在水中的牛奶在相同的时间内温度降低的更多,即水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表格数据可知,甲瓶中牛奶开始时温度降低的快,随着时间的加长,温度降低的越来越慢了。 (4)速度用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所以“冷却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计算题

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温度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 25 g。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 s,弓长s=0. 25 m,人拉弓的力为16 N,木头的比热容 C木=2×103 J/(kg·℃),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1)8J;(2)4oC 【解析】(1)来回拉一次弓的距离为: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 所以1s内木棒吸收的热量为: , 根据, 得木棒尖端升高的温度为: 故答案为:(1)8J;(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综合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在房间地面装饰层下铺设散热管道,通过管道内的热水散热提高室温。当供水温度为45℃时,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若该地暖系统的总水量为2×103kg将全部的水从5℃加热至45℃,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_____?[c水=4.2×103J/(kg.℃)]

(2)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积为80m2,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PB),供水温度为45℃,则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为多少焦_________?

(3)“水地暖”的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至少写出两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108J 2.592×107J 见解析所示 见解析所示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为: ; (2)根据题意,散热功率为: , 每小时的散热量为: 。 (3)根据表格可知“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还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有关;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还与水温、装饰层厚度、水管密度等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1). 3.36×108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计算题

某研究小组为测量垂直于太阳光的面积为1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太阳能,用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做实验。经多次试验得到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控制太阳能热水器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2m2,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的质量为100 kg,水的初温为20℃,经8750 s后温度上升到45℃[C水=4.2×103 J/(kg℃)]。请计算:

(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太阳能热水器在这段时间内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

(3)垂直于太阳光的1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是多少?

见解析所示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为: (2)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 (3)接收到的太阳能的功率是: 即1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是1200J。 故答案为:(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小男孩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 正立的像               B. 虚像               C. 倒立的像               D. 放大的像

C 【解析】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男孩看到倒立、缩小的像.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他把烛焰看作是眼镜观察的物体,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做法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的是(  )

A. 只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 只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 换一个更加明亮的蜡烛放在原处         D. 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放在原处

B 【解析】远视眼镜是凸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A.           B.         C.       D.

D 【解析】试题分析: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光由水射向空气。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等于L        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L

A 【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