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731  192739  192745  192749  192755  192757  192761  192767  192769  192775  192781  192785  192787  192791  192797  192799  192805  192809  192811  192815  192817  192821  192823  192825  192826  192827  192829  192830  192831  192833  192835  192839  192841  192845  192847  192851  192857  192859  192865  192869  192871  192875  192881  192887  192889  192895  192899  192901  192907  192911  192917  192925  235360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填空题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实验时,选用初温和质量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10 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____倍。

等于 2 【解析】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保证相同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加热10 min时,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根据图象可知,乙加热20min时升高的温度等于甲加热10min时升高的温度,即,且温度变化和质量都相等,所以两物质比热容的比为: ,即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2倍。 故答案为: (1). 等于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填空题

宋代诗人陆游有首诗写道“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这种现象被现代人称为“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城市中的沙石、泥土的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快。古代的皇宫府院都会通过修建人工湖来调节气温。假如水池内有10 t水,某天水温升高4℃,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J。

比热容 1. 68×108 【解析】“热岛效应”是由于比热容的大小不同形成的,由于城市中的沙石、泥土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的高,即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快。 根据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10 t水,温度升高4℃,水吸收的热量是: 。 故答案为: (1). 比热容 (2). 1. 68×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填空题

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2,现吸收2:1的热量,若两者体积相等,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若两者质量相等,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____。

2:3 4:3 【解析】体积相等时,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 , 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两者质量相等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故答案为:(1). 2:3 (2). 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

A. B. C. D.

C 【解析】A、搓手取暖,是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是做功的方式增加木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温度升高,是火焰的内能传递给了壶中的水,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符合题意; D、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混合液的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

A. 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A 【解析】物质由分子组成,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两中液体混合在一起时,混合后的总体积可能小于两者体积的和。故A符合题意,而BCD选项与液体的总体积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会议室里贴了一些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

B 【解析】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g的水内能相同

C.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解析】A. 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 内能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相等的1 kg比100g的水内能大,故B错误; C. 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运动增大,所以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故C正确; D.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 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t2时刻物体内能比 t3小

D. 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

D 【解析】试题分析:此处考察物态变化中凝固图像中的能量变化。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物体内能不为零,因此答案为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 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

C.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D.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温度升高

A 【解析】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时,外力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或超过硝化棉的着火点时,硝化棉燃烧,该实验可以说明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安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之一,正在读初三的王强看到爸爸在培育秧苗时,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

B. 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

C. 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放出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

D. 直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

A 【解析】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降低的少,所以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从而起到了保护秧苗的作用。 故A正确,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