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751  192759  192765  192769  192775  192777  192781  192787  192789  192795  192801  192805  192807  192811  192817  192819  192825  192829  192831  192835  192837  192841  192843  192845  192846  192847  192849  192850  192851  192853  192855  192859  192861  192865  192867  192871  192877  192879  192885  192889  192891  192895  192901  192907  192909  192915  192919  192921  192927  192931  192937  192945  235360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色一定不同 B. 音调一定不同

C. 响度一定不同 D.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B 【解析】音色是由乐器本身决定的,所以音色都是钢琴音色,相同; 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都是C调,“3(mi)”和“1( dou)”这两个音,音调一定不同。 响度决定于弹奏时手指的用力程度,可同可不同。 综上所述,答案为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当喇叭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C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独有特点,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根据音色的不同,判断出是刘欢在演唱。C符合题意。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D 【解析】声波具有能量,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说明“金嗓子”具有很大能量,故A正确。 声波定向发射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B正确。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金嗓子”发出的声音是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所以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对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问题,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B. 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均属于噪声的来源

C. 噪声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了

D.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眼处减弱

D 【解析】解答:A. 从环保的角度看,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就属于噪声,故A正确;B. 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均属于噪声的来源;故B正确;C. 噪声能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烦躁、精力不集中,无法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故C正确;D. 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声音能传递能量,下描述中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是(  )

A.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 B.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 美丽的歌声可以缓解疲劳 D. 利用B超检查身体

A 【解析】声波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是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美丽的歌声可以缓解疲劳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应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 【解析】A. 太空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对话,而声音的传播需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振动的弦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 利用超声可以穿透人体,并能在不同内脏界面反射的特征,故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D正确。 故选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A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A 【解析】A. 在校园周围植树,可以吸收阻挡校外的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 应将教室的窗户关闭,才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 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显示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虽可以减弱噪声,但学生要通过听老师的讲课猎取知识,所以此方法不可行,故D错误;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声音的音调不同

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A 【解析】试题分析: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解析】 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 因此即使某人在A点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6)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 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解析】【解析】 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隆隆的雷声、医用“B超”和听诊器以及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等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而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