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921  192929  192935  192939  192945  192947  192951  192957  192959  192965  192971  192975  192977  192981  192987  192989  192995  192999  193001  193005  193007  193011  193013  193015  193016  193017  193019  193020  193021  193023  193025  193029  193031  193035  193037  193041  193047  193049  193055  193059  193061  193065  193071  193077  193079  193085  193089  193091  193097  193101  193107  193115  235360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 【解析】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题型:简答题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上下推拉活塞,音调会发生变化。

(1)此口哨发音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拉活塞时,音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解析】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非洲干旱炎热的草原上,万籁俱寂。一群大象慢慢地向前走,小象在母亲旁边听话地跟着。忽然,不知什么原因,象群停住了。一些大象左顾右盼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其实质是(  )

A. 大象用次声波交流,人听不见,而大象能听得见

B. 大象用超声波交流,人听不见

C. 大象不会“说话”,是用感觉和眼神交流的

D. 人的听觉有问题

A 【解析】解答: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人耳有故障

B. 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C. 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D. 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D 【解析】试题分析: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乙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相同

尖锐

相同

低沉

(2)如图丙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二次发出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

②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

音调 响度 【解析】①实验(1)中,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发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即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②实验(2)中,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即表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即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题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见解析 【解析】【解析】 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不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后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凸透镜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

A. 小于20 cm B. 大于20 cm小于40 cm

C. 等于40 cm D. 大于40 cm

A 【解析】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用做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20cm.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后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小于;缩小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种情况,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则此时的凸透镜就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放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工作的。因为焦距为10厘米,故应将凸透镜放在距手指小于10cm的位置;第二种情况是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此时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后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 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 像.

凸透;虚 【解析】试题分析:装水的水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物体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后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通过_______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凸透 甲 【解析】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是因为物体距离凸透镜稍远,一倍焦距以外,像距一般稍微大于焦距,所成实像在透镜和眼睛之间,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承接物;光线继续向前传播,直到眼睛,可以看见这个实像,而看到的像在凸透镜里面,是眼睛的误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