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977  192985  192991  192995  193001  193003  193007  193013  193015  193021  193027  193031  193033  193037  193043  193045  193051  193055  193057  193061  193063  193067  193069  193071  193072  193073  193075  193076  193077  193079  193081  193085  193087  193091  193093  193097  193103  193105  193111  193115  193117  193121  193127  193133  193135  193141  193145  193147  193153  193157  193163  193171  235360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作图题

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乙 乙 丙 大于 发散 【解析】解答:(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增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____________;B的外侧应该是_________,该光最显著的特性是____________.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__(选填“顶角”或 “底边”)偏折的;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__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_____________(选填“红”或“蓝”)光.

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底边 会聚 发散 红 【解析】解答:(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B处为紫光。(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透过三棱镜时,发生两次折射,最终的折射光线是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的。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甲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格所示.试回答:

(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并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若光速减小,则折射角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入射角.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__________.

小于 【解析】(1)由图知,当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玻璃斜射入冰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光在冰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冰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冰中的传播速度;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名同学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有关记录数据如表.

(1)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9 min后,继续对水加热1 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如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_______.

(3)如图甲图为实验时的情形,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________(选填 “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当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

(4)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0℃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min.水已沸腾后,若继续对水加热,则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_;此时,水中的气泡与沸腾前相比,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哪些?(至少写一点)______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A同学的图线,虚线表示B同学的图线,两同学的图线水平部分重合,整个过程中两同学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中的图线分析:两同学开始加热时,水的初温是________℃;从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两个同学实验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的,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是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A同学用来加热的水比B同学的__________(选填“多”或“少”).

99 见解析所示 由下到上 外焰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99 6 不变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越来越大 水的质量太大或初温太低 80 不同 少 【解析】解答:(1)由表格数据知,水在第6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到第9min后,再继续加热1min,水的沸点是99℃。 (2)在时间和温度图象上描出(0,90)(1,92)(2,94)(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的关系.

(3)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5)该同学仅根据在图内白纸留下的实验记录,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A的像重合 等效替代法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2 不能 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无论怎样移动物体物像始终不重合 上 不能 只做了两次实验,一次像距和物距基本相同,另一次不相等,实验具有偶然性 【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与像重合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控制变量法:由于影响问题的因素有多个,设计实验时,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L/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和______,应分别改为_____和______.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

a d 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不含书皮),记录L用2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bacd 【解析】一张纸的厚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利用累积法测量n张纸的厚度后,除以n得一张纸的厚度。 (1)由题意可以知道步骤d中把纸的张数和页数混淆了,应当是除以张数n/2,不是除以页数n;所以此步骤应改为“用2L/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2)改正后正确的测量顺序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用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 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5,求:

(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

(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 700 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1) 850 m/s;(2) 2 000 s 【解析】解答:(1)它的飞行速度是V=2.5×340m/s=850m/s,(2)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S=1700km=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t==2000s 答:它的飞行速度是850m/s,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200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一列火车以90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1 300 m的大桥,测得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刚好是1 min,若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隧道,测得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40s.求:

(1)此火车的长度?

(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1) 200 m; (2)1 200 m 【解析】解答:(1)火车行驶的速度:v=90km/h=25m/s,由v=可得,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vt=25m/s×60s=1500m,火车的长度:s车=s-s桥=1500m-1300m=200m;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行驶的路程:s′=vt′=25m/s×40s=1000m,隧道的长度:s隧道=s′+s车=1000m+200m=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阶段测试卷(第四~五章)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A 【解析】解答: A.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D. 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