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D 【解析】试题分析: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的,故C错;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故D正确;应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 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 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的演奏乐器
C 【解析】A、用力敲击鼓面时,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 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 C、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__。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变小 介质 【解析】(1)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变小。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或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解析】 (1)甲图中,乒乓球被弹开,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音叉的振动起到放大的作用.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综合题
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烛焰处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要素,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声音 能量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响度 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即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②两次敲打音叉,观察音叉溅起的水花,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即振动的_______越大,则_________越高。
(2)实验②主要研究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即_______越大,则________越大。
频率 频率 音调 振幅 振幅 响度 【解析】解答:(1)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可以观察到橡皮筋拨动的快慢不同,振动快时音调高,振动慢是音调低,这个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频率有关;(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轻敲音叉,发现振动的幅度小,溅起的水花较小,听到的声音小;重敲音叉,发现振动的幅度大,溅起的水花较大,听到的声音响度大,这个实验表明响度的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检测题 题型:计算题
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由于山崖对声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进入正前方的山洞隧道口之前鸣笛,经过2s司机听到了回声,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多远?
260m。 【解析】解答:由公式s=vt得,火鸣笛后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1=v1t=340m/s×2s=680m,火车速度v2=288km/h=80m/s,由公式s=vt得,2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为:s2=v2t=80m/s×2s=160m,∵2s=s1?s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为:s==260m.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的距离是260m.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课后练习及答案详解 题型:单选题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就是重力
B. 未接触的两个物体表面之间也可以产生压力
C. 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D. 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C 【解析】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造成的,因此不接触的两个物体的表面不会产生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故ABD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课后练习及答案详解 题型:多选题
关于压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
B. 压力属于弹力,它的产生一定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要有挤压作用
C. 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压力就是重力
AB 【解析】A、压力的受力物是受压物体,所以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故A正确; B、压力属于弹力,压力是由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挤压而产生的,故B正确; C、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其他情况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故C错误;D、压力是物体对接触面施加的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所以不是一个力,故D错误。故选A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课后练习及答案详解 题型:实验题
【广西桂林市2015年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D、E E、F 正确 增加受力面积 减少受力面积. 【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不能直接观察物理量的变化,而是通过物理量变化导致其...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