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3988  193996  194002  194006  194012  194014  194018  194024  194026  194032  194038  194042  194044  194048  194054  194056  194062  194066  194068  194072  194074  194078  194080  194082  194083  194084  194086  194087  194088  194090  194092  194096  194098  194102  194104  194108  194114  194116  194122  194126  194128  194132  194138  194144  194146  194152  194156  194158  194164  194168  194174  194182  235360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简答题

小雨将装满饮料的玻璃瓶子旋上盖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妈妈说这样做不行。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小雨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原因。

饮料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会结冰,导致体积变大,使玻璃瓶爆裂。 【解析】水在凝固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将装满饮料的玻璃瓶子旋上盖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凝固结冰后,由于体积变大,会撑破玻璃瓶,甚至爆裂产生危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示。

(1)实验时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目的是____。

(2)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是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

(4)比较乙图中AB段和 CD段,如果升高车相同的温度,____段吸收热量较多。

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晶体 不断吸热 温度不变 0℃ CD 【解析】(1)实验时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2)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在温度达到0℃时,温度不再变化,符合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的特征,所以是晶体。 (3)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在温度达到0℃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此物质的熔点是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把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填“上”或“下”)调整.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大致在____。

(3)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25cm处时,在光屏上呈清晰倒立、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填“实”或“虚”)像。再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一些,要使光屏上重新呈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

(4)小明将蜡烛移至距透镜8cm处,发现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用眼睛向左观察透镜,却看见烛焰呈____(填“放大”或“缩小”)、正立的虚像。

10 下 同一高度 缩小 实 右 放大 【解析】(1)利用聚焦太阳光的方法测量焦距,如图1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把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安装在光具座上同一高度,所以如图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下调整.使它们的中心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如图示)。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上,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示,于是他向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ml。

(3)接着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最为30g,然后她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 kg/

(4)实验后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指出小明实验方法不合理,测出的结果比真实值偏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

零刻度线上 左 30 63 1.1×103 小 量筒上附有残余的盐水,使盐水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解析】(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左侧零刻度上,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示,向右偏,于是他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1ml,读数即盐水的体积为30ml。 (3)接着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最为3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一辆小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求:

(1)汽车的速度相当于多少m/s?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多少m?

(2)司机发现前方有人横穿公路后,紧急制动至车停止(如图示)。若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是s1=22m,刹车距离是s2=38m,从开始刹车至车停止用时1.3s,则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多少s?从发现情况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m/s?

(1)6000m ;(2)1.1s 25m/s 【解析】(1)转换单位: 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 (2)反应时间为: 发现情况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砂石的密度是ρ砂=2.5×kg/,0.8的砂石的质量是多少kg?若某辆卡车一次可装5的砂石,要将100t的砂石运走,需要装多少车?

8 次 【解析】0.8的砂石的质量为: 5的砂石的质量为: 需要的装车数量:(车),即需要8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实验小组要测量某金属粒的密度,所用器材是一个空瓶、天平和水,首先称出空瓶的质量m瓶= 200g.装满水后称瓶和水的总质量ml=700g,然后将质量是m金=796g的金属粒缓慢放入瓶里,有水溢出,最后称得瓶、金属粒和剩余往瓶里的水的总质量m2=1395g。求:

(1)空瓶的容积是多少mL?

(2)溢出的水质量是多少g?

(3)佥属粒的密度是多少kg/(结果保留2位小数,p水=l.0×kg/

(1)500 mL;(2)101g;(3)7.88×103 kg/m3 【解析】(1)装满水时总质量700g,则水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即瓶的容积是: (2)溢出水的质量为: (3)佥属粒的体积为: 佥属粒的密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 F 和 F′ 分别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上,且 F = F′ =4N,两水平拉力方向相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

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断增大,最后会拉断弹簧

A 【解析】由题,F 和 F′ 分别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上,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所受的合力为0N。 弹簧在两个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故读数为F = F′ =4N,A正确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在不受拉力时指针位置指在 A 处,当受到某个拉力时,指针位置位于 B 处,那么此时拉力的实际大小( )

A. 大于6.4N B. 等于6.4N C. 小于6.4N D. 不能确定

A 【解析】由题,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8N,分度值为0.4N。弹簧测力计在不受拉力时指针位置指在 A 处,指针在零刻线的上方,没有指零刻线。当受到某个拉力时,指针位置位于 B 处,此时示数为6.4N,那么此时拉力的实际大小大于6.4N,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几个同学用同一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    )

A. 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 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

C. 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D. 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B 【解析】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人对弹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三个同学都把拉力器上的三根弹簧拉开,每个人都把手臂撑直,手臂越长的人,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所用的拉力越大。故B正确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