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4127  194135  194141  194145  194151  194153  194157  194163  194165  194171  194177  194181  194183  194187  194193  194195  194201  194205  194207  194211  194213  194217  194219  194221  194222  194223  194225  194226  194227  194229  194231  194235  194237  194241  194243  194247  194253  194255  194261  194265  194267  194271  194277  194283  194285  194291  194295  194297  194303  194307  194313  194321  235360 

科目: 来源:201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提高题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宇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

(1) 浸没前,A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将________;

(2) 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N,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

(3) 实验结束后,小宇整理器材,用抹布抹干A上的水,把A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丙所示),则A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

变大 1 10-4 600 Pa 【解析】(1) 浸没前,A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根据可知,深度增大,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将变大; (2) 由乙图知物体的重为1.2N,测力计拉力减小为0.2N时,不再变化,说明已经浸没,则A受到水的浮力为; 排开水的体积为: 。 (3) 由乙图知圆柱体的高为:5cm 则圆柱体的底面积为: 则A对桌面的压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提高题 题型:计算题

图甲是修建造码头时用刚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3m/s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情景。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的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g取10N/kg)。求:

(1)长方体A的高度。

(2)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3)长方体A的密度。

(1)1.5m;(2)2×104N;(3)1.5×103kg/m3。 【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像可知,长方体A由下底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所用的时间t=5s,所以可得长方体A的高度为:s=vt=0.3m/s×5s=1.5m;(2)从乙可知,长方体还在空气中时受到的拉力F1=3×104N,所以可知物体A重:G=F1=3×104N,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G-F=3×104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提高题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m2的圆柱状容器,装有适量的水。现将一个底面积为0.5m2、体积为5m3的物体A放入其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当再给A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大小不变的力F以后,A物体最终恰好浸没于水中静止,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增大了 1×104Pa。 则:

(1)A物体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增 大了多少?

(2)A浸没于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3)A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多少?(g=10N/kg)

(4)从A物体漂浮水面到浸没水中静止过程中力F做了多少功?

(1)2×104N;(2)5×104N;(3)3×104N;(4)2×104J 【解析】试题分析:(1)A物体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是:△F=△PS=1×104Pa×2m2=2×104N=F=△F浮; (2)A浸没于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 gV排=1.0×103kg/m3×10N/kg×5m3=5×104N; (3)A物体受到的重力GA=F浮-F=5×10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提高题 题型:计算题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物体,保持静止;当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g=10N/kg)求:

(1)物体的质量m;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3)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和物体的密度ρ.

(4)若用细线悬挂一个体积不变的木球(ρ木=0.5g/cm3)使二者悬浮,如图丙所示.则木球的体积至少多大?

(1)0.6kg;(2)2N;(3)3×103kg/m3;(4)8×10-4m3 【解析】试题分析:(1)由甲图可知,∵物体静止∴F=G=6N,m=G/g=6N/10N/kg=0.6kg;(2)由乙图可知,当物体静止时,F浮=G-F示=6N-4N=2N;(3)∵F浮=G排=ρ水gV排,∴V排= F浮/ρ水g=2N/(1×103kg/m3×10N/kg)=2×10-4m3,当物体浸没时,V=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提高题 题型:计算题

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100cm2,重为6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体积为400 cm3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2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g=10N/kg),求: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4.8N;(2);(3)3480Pa 【解析】【解析】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筒内液体的密度 (3)液体的体积V液=100cm2×20cm=2000cm3=2×10-3m3 液体的重力G液=m液g=ρ液V液g=1.2×103kg/m3×2×10-3m3×10N/kg=24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液+G容器+G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井中用绳提上一桶水时,手感到向下的拉力,这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 C.水和桶 D.绳子

D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 【解析】 用绳子提起水桶,与手接触的是绳子.手对绳子有一个向上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绳子也会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 )

A. 10N B. 12N C. 14N D. 20N

B 【解析】试题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解析】 原长为8cm,受到8N的拉力时,弹簧长为12cm,则8N的拉力伸长4cm,所以1N拉力伸长0.5cm. 当长度变为14cm时,伸长6cm,因为1N拉力伸长0.5cm,因此所受拉力为12N.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3N C. 6N D. 12N

C 【解析】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6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重力和摩擦力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B. 重力的作用点可能不在物体上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 D. 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A 【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可以在物体上,比如实心球,也可以在物体外,比如均匀圆环,故B正确;相互接触的物体,且发生弹性形变,才存在弹力,只有有弹力,才可能有摩擦力,故C正确;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刹把 B. 古人利用滚木移动巨石

C. 在二胡琴弓的弓毛上涂上松香 D. “玉兔号”月球车车轮上刻有花纹

B 【解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刹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古人利用滚木移动巨石,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在二胡琴弓的弓毛上涂上松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