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4613  194621  194627  194631  194637  194639  194643  194649  194651  194657  194663  194667  194669  194673  194679  194681  194687  194691  194693  194697  194699  194703  194705  194707  194708  194709  194711  194712  194713  194715  194717  194721  194723  194727  194729  194733  194739  194741  194747  194751  194753  194757  194763  194769  194771  194777  194781  194783  194789  194793  194799  194807  235360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作图题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解析】由图知道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所以反射角是90°-40°=50°,即入射角也是50°,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画出入射光线,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作图题

在图中,重为10牛的均匀球体保持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球受到的拉力F

【解析】均匀球体保持静止,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且两个力平衡,故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选取标度为5N,然后过球心作出拉力,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作图题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①灯L1、L2并联;②电流表只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要求灯L1 、L2 并联;电流表只测量通过灯L1 的电流,电流表与L1 串联,电路连接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计算题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1×10﹣3米3,求金属块受到浮力F浮的大小。

9.8N。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金属块受到浮力是: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 ×9.8N/kg×1×10-3 m3 =9.8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计算题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5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求:

①当电流表示数为0.1A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电流表A最大示数I;

③当电压表V的示数如图(b)所示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2。

①1.5V。②1.2A。③3Ω。 【解析】由电路图(a)知道,电阻R1 和滑动变阻器R2 串联,电压表测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电流表示数为0.1A时,由I=U/R知道,电阻R1 两端的电压是: U1 =I1 R1 =0.1A×15Ω=1.5V; 由电路图知道,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在右端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1连入电路,电路电阻最小,电流最大,则电流表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实心圆柱体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容器高为3h,底面积为2S,内盛有深为2h的水;圆柱体乙高为4h,底面积为3S。

①若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4×10﹣3米3,求水的质量m水;

②若h等于0.1米,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沿竖直方向在圆柱体乙上切去底面积为S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置于容器甲的水中后,自然静止沉在容器底部,此时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与切去后的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乙′之比为5:8,求圆柱体乙的密度ρ乙。

①4kg;②1960Pa;③3.0×103kg/m3。 【解析】①由ρ=m/V知道,甲容器中水的质量是:m水=ρ水V水=1.0×103 kg/m3 ×4×10-3 m3 =4kg; ②当h=0.1m时,甲容器中水的深度是:h水 =2h=2×0.1m=0.2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p水=ρ水gh水=1.0×103 kg/m3 ×9.8N/kg×0.2m=1960Pa;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牛,读数为_____牛。图(b)所示实验装置的名称为_____;在电学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0~5 3.4 U形管压强计 断开 【解析】由图(a)知道,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指针所在位置是3N下面第2个小格上,故读数是3.4N;图(b)所示的实验仪器名称是U形管压强计;在电学实验中,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电键应处于断开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实验题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C点处,将蜡烛置于A点,应在___间移动光屏找像(选填“AB”、“BC”、“CD”、“DE”或“EF”),直至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实验需对_____物质进行多次测量(选填“一种”或“多种”)。

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DE 质量和体积 多种 【解析】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心;由图知道,A点与凸透镜的距离是:50cm-15cm=35cm,因为焦距是10cm,所以满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条件,故像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像在DE之间;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电源由几节新干电池组成,且电压保持不变。他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并将滑片放置于变阻器的一端,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后,两电表示数如图(a)、(b)所示。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小,直至为零。经过思考,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操作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两电表指针所在位置仍与图(a)、(b)一致,他记下此时的电压、电流值作为实验中的第一组测量数据。小李由于记录不规范,他将正确测得的另两组实验数据记录在草稿纸上,如图所示。

①调整电路后,如图(a)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安,本实验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欧

②根据记录的数据信息,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平均值是_____欧。(精确到0.1欧)

③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将滑动变阻器烧坏,若没有可替换的其他滑动变阻器,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他们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

0.2 6 25 5.3 改变电池的节数 【解析】①第一次闭合电键时,由于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有示数,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小,直到为零,说明电压表测的不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而是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重新正确连接电路,操作步骤正确,电压表应测的是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当第二次闭合开关时,变阻器的滑片应在最大值一端,此时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电流最小,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柱体甲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并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关系,他们计算了每一次实验时F的变化量△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密度ρ1)

表二(密度ρ2)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8﹣12)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当h<H时,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不再随浸入的深度h的增大而变化。原因是:_____。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8﹣12中△F与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④该组同学由实验序号4与10或6与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甲在未完全浸入不同液体的过程中,存在h不同而F相同、△F相同的现象。他们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猜想只要h和液体密度ρ液满足_____是个定值的条件,即会出现这种现象。

F随h的增大而减小 6、7或13、14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变 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成正比 ρ液h 【解析】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8﹣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小于圆柱体的高,即圆柱体没有全部浸入以前(h<H),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的增大而减小;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7或13、14中△F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测力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