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4928  194936  194942  194946  194952  194954  194958  194964  194966  194972  194978  194982  194984  194988  194994  194996  195002  195006  195008  195012  195014  195018  195020  195022  195023  195024  195026  195027  195028  195030  195032  195036  195038  195042  195044  195048  195054  195056  195062  195066  195068  195072  195078  195084  195086  195092  195096  195098  195104  195108  195114  195122  235360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测量工具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

A. B. C. D.

D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5.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5.4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15.4s。电能表测的是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不是电功率,温度计测量时不能接触烧杯壁,用测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空中飞的火箭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飞行一段距离,是因为火箭具有惯性

B. 匀速行驶的正在喷洒的洒水车,其动能保持不变

C. 汽车超速与超载都是因为增大了汽车的惯性,带来较大的危害,而被禁止

D. 匀速转动的杠杆不遵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A 【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飞行的火箭也具有惯性,故A正确;匀速行驶的正在喷洒的洒水车因质量越来越小,速度保持不变,动能不断地减小,故B错误;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没有关系,所以超载会增大汽车的惯性,超速不会增大汽车的惯性,故C错误;静止或匀速转动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遵守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故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

A. 哈哈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

B. 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是地磁场的作用

C. 用锯条锯木块,锯条发热,是由于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了内能

D. 等火车时要离站台边缘1 m左右标有一条安全线以外的位置,这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 【解析】哈哈镜是由凸面镜与凹面镜组合成的,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锯条锯木块,锯条发热是由于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了锯条的内能。等火车时要站在离站台边缘1 m左右标有一条安全线以外的位置,这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容易把人“吸入”火车的轨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长木板B上放着长方体木块A,长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实验时用水平拉力F拉着长木板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用水平拉力F分拉着木块A向右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B. 拉B木板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比拉A木块的示数要大

C. 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A 【解析】由于桌面是光滑的,桌面与B木板间无摩擦力,A木块与B木板间有摩擦,所以A、B间水平方向上只有摩擦力作用;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故A正确,B错误;由于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由于木块A向右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左的,故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1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与“3V 3W”的灯泡乙串联后,再与标有“6V 3W”的灯泡甲并联,同时接在6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不变),使两灯正常发光,则 (  )

A. 灯泡甲比灯泡乙亮

B. 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小于6W

C.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灯泡乙的实功率大于3W

D.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时,169s内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热量是360J

D 【解析】两灯泡并联接在6V电源上,两灯都能正常发光,两灯的电功率相同,都是3W。两灯一样的亮,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是6W。由于滑动变阻器与乙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不变,当滑片向左移动时,通过乙灯的电流变小,两端的电压变小,乙灯的实际功率变小,小于3W;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此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10Ω,乙灯的电阻是R===3Ω,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6V=V,通过滑动变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提升重为140N的水桶,动滑轮重为1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小明在5s内将水桶匀速向上拉2m,则 (  )

A. 绳端上升的速度是0.8m/s

B. 人对绳端的拉力为70N

C. 人拉绳的功率为60W

D. 缩短拉绳的时间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 【解析】由图知道,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n=3,所以绳端移动的长度是s=3×2m=6m,绳端上升的速度是v==1.2m/s,故A错误;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人拉绳子的力F= (G+G动)= ×(140N+10N)=50N,故B错误;拉力做的功W=Fs=50N×6m=300J,拉力的功率P===60W,故C正确;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与做功时间无关,故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实验题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进行第3次测量时,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

(2)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8.4% 0.3 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拉动过程中需克服滑轮的转轴处的摩擦 【解析】(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78.4%。 第3次测量时,有用功:W有=Gh=6N×0.05m=0.3J; (2)从实验数据看,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所以机械效率不断增大不是由于被提升高度的变化而引起的,钩码重不断增大,机械效率不断提高,得出的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一个实心金属柱体,横截面是不规则多边形,某同学要“测量该柱体横截面积”,器材有:一把刻度尺、一个弹簧测力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烧杯高度小于柱体高度),测量步骤如下:

①该同学计划在柱体侧面画一条横线OA,用刻度尺测出柱体底到OA的距离h;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物体的重为G;

③将物体缓慢浸入水中,深度恰好为h,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此时物体所受浮力表达式:________ ;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表达式:________  ;

所测得柱体横截面积的表达式:__________ (以上空格处均用题中字母表示)

G- F′ 【解析】(1)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此时柱体所受的浮力: ; (2)由可得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柱体底到OA之间的体积): ; (3)由可得柱体的横截面积: 故答案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实验题

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

器材:6V的电源、标有“2.5V 0.■W”的小灯泡(■表示看不清)、滑动变阻器(150Ω 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

(1)将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完整_____。

(2)正确连完实验电路后,开关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且不变,电压表示数很小,分析故障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若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

同时接入滑动变阻器下面两端的接线柱,使接入的阻值为最大值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2.5V 0.5 【解析】(1)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应串联,电压表测小灯泡电压,小灯泡额定电压2.5V,所以电压表使用0~3 V量程,小灯泡的功率小于1 W,正常工作电流一般小于0.4 A,所以电流表可使用0~0.6 A量程; (2)电流表有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模拟(四)考试试卷 题型:计算题

汽车是现代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之一,一辆汽车在长60km的公路上行驶。

(1)若前30km的平均速度为15m/s,后30km的平均速度为10m/s,则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

(2)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

12m/s 【解析】(1)前30km的时间是:t1===2000s, 后30km的时间是:t2===3000s, 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时间是:t=t1+t2=2000s+3000s=5000s 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12m/s; (2)设前一半路程为s,后一半路程也为s,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t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t2=, 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