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5008  195016  195022  195026  195032  195034  195038  195044  195046  195052  195058  195062  195064  195068  195074  195076  195082  195086  195088  195092  195094  195098  195100  195102  195103  195104  195106  195107  195108  195110  195112  195116  195118  195122  195124  195128  195134  195136  195142  195146  195148  195152  195158  195164  195166  195172  195176  195178  195184  195188  195194  195202  235360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6 题型:单选题

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木板。现使物块向左缓慢移动,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 )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始终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A 【解析】如图,动力臂为杠杆的长,且不变,当物体向左移动时,阻力臂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在阻力臂减小,且阻力和动力臂不变时,动力减小,即F减小。 故A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6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已知M>m,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质量,则( )

A. 转轴O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M+m)g

B. 转轴O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2mg

C. 水平地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大小为Mg

D. 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M+m)g

B 【解析】如图滑轮两侧的绳子拉力相等,因为,所以绳子的拉力为质量较小的B物体的重,即拉力为mg,由两段绳子产生拉力,所以向下对滑轮的拉力为2mg; 动滑轮静止,所以向上的拉力与向下的拉力平衡,则转轴O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B正确; 绳子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mg,所以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水平地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与A对地面的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6 题型:计算题

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2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重为G=480 N的物体匀速提高h=2 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____和动滑轮重____

(2)若再增加150 N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____。

6 m 120N 250N 【解析】(1)如图,三段绳子拉着动滑轮,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即; 动滑轮重为: (2)再增加150 N的重物,使其匀速上升时的拉力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填空题

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

分子在不断运动 引力 大(或远) 【解析】 试题分析: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并且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B.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解析】A.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故A错误; B. 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造成香气四溢,故B正确; C.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重力的缘故,故C错误; D.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距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变化了,故D错误; 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则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有一个人吸烟,烟味会很快扩散到房间内的空气中,这是由于有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故C正确;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故应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填空题

_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创立了_________理论;________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________;宇宙是一个_______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一颗_______星,地球是一颗______星。

哥白尼 万有引力 卢瑟福 核式结构模型 有层次 恒 行 【解析】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一颗能够自身发热发光恒星,恒星上持续进行着核聚变,而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绕太阳旋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填空题

2016年2月11日,宇宙中的两颗黑洞碰撞后所发出的引力波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抵达地球后被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引力波1 s传播的距离为_________ m,上述两颗黑洞碰撞发生的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____。

3×108 13亿光年 【解析】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引力波1s传播的距离为: ; 在宇宙中距离很大时常用光年作用距离的单位,即光在一年中所经过的距离,所以两颗黑洞碰撞后所发出的引力波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抵达地球,那么颗黑洞碰撞发生的位置到地球的距离就约为13亿光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单选题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童谣中的“星星”多数属于( )

A. 流星 B. 恒星 C. 行星 D. 人造卫星

B 【解析】宇宙中的天体发光的大部分为与太阳一样的恒星,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故看起来很小;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专题整合训练10 题型:单选题

人类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双黑洞合并形成的。双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是太阳质量的29倍和36倍,合并后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2倍。亏损的质量以强大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经过漫长的旅行抵达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B.双黑洞合并过程质量守恒

C.该引力波产生于13亿年前

D.引力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 【解析】 试题分析: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故A错;双黑洞合并过程质量是亏损的,故B错;由于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双黑洞合并形成的,所以该引力波产生于13亿年前,故C正确;太空中没有介质,引力波也能传播,所以引力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应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