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22.2《核能》 题型:综合题
2017年2月5日,有关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测算出超高辐射值的新闻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如图是核能发电中能量转化的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请你对发展核电简述自己的观点。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B.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D.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划火柴点火
C. 烧水时水温升高 D. 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单选题
(2017•怀化卷)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
B.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 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D. 钻木取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单选题
(2017•海南卷)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只有内能的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单选题
(2017•北京卷)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填空题
(2017•宿迁卷)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____(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____方式改变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填空题
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 ______ 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 ______ ,轮胎停在水中就可以快速散热,以保障行车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填空题
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 ______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 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13.2《内能》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传导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
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
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 ______ 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______ 、对流和辐射.
(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