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22116  222124  222130  222134  222140  222142  222146  222152  222154  222160  222166  222170  222172  222176  222182  222184  222190  222194  222196  222200  222202  222206  222208  222210  222211  222212  222214  222215  222216  222218  222220  222224  222226  222230  222232  222236  222242  222244  222250  222254  222256  222260  222266  222272  222274  222280  222284  222286  222292  222296  222302  22231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结论是: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只玻璃瓶质量为0.25 kg,若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水的体积是 dm3;若盛满另一种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选填增加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 (选填增加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发射的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取名“墨子号”。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在两千多年前他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光从光源发出后如果一直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列举一现象________,如果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发生光的________现象,人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及________(列举一实例)都属于此现象,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进入另外一种介质会发生光的________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水平位置静止的小磁针,转动它底部的支架发现上面的小磁针不动,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磁针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二是由于小磁针具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小铁块儿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B. 铁块沉入水底,所以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D. 木块所受浮力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右边音叉的振动靠_____(填传声介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在月球上左边的音叉_____(能/不能)振动,这是因为_____.该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B.学校周围植树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