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通过人力搬运则需要几个小时,两种方式相比较,可知( )
A.人力做功多B.起重机做功多C.人力做功快D.起重机做功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24Ω,小灯泡标有“6V 6W”(电阻不变).求:
(1)只断开S2时,电压表示数为12V,则电源电压为多大?
(2)只闭合S1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3)当S1、S2、S3都闭合时,将滑片P移动到b端,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2)小宇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3)小宇同学继续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关系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还可以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另一位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该故障的原因是 .
A.灯泡灯丝断了
B.电流表接线短路
C.电源接触不良
D.灯座接线短路
(5)小叶同学按同一电路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她在试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请写出其中一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九年级正在进行一模考试,考场内的温度大约是4℃
B.一元硬币直径大约2.5mm
C.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
A.下沉,1.1×103kg/m3
B.漂浮,0.85×103kg/m3
C.悬浮,1.0×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鹏和小明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 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3)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4)测出 A、B、C 三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 . 小明指出: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
位置 | A | B | C |
电流I/A | 0.30 | 0.24 | 0.5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绝缘小球,发现两者互相吸引,由此可判断( )
A.小球可能带正电B.小球可能不带电
C.小球一定带正电D.小球一定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反一支装有适量铁沙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