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8V恒定不变.(不计温度对阻力的影响),在滑片P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综合分析电路及根据图象信息可知( )
A.R0阻值是15Ω
B.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12.8W
C.电路的最小总功率是0.8W
D.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4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先在杠杆两侧挂钩吗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 便于直接测量力臂的大小 B. 便于提供不同大小的拉力
C. 手拉弹簧测力计,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定,便于实验 D. 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得出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1N
C. 若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平衡时B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D. 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调整完毕后,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操作中,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现象即可比较酒精和碎纸热值的大小,为完成实验,要求( )
A.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
B.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
C.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
D.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两灯正常发光,使用中发现两灯突然熄灭,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增大,则故障可能是( )
A.灯L1被短路
B.灯L2被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中的电磁铁( )
A.b端是N极,磁性减弱
B.b端是S极,磁性减弱
C.a端是N极,磁性增强
D.a端是S极,磁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调整完毕后,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操作中,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图2为卢瑟福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α粒子散射实验图,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
(1)卢瑟福的实验支持还是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请说明理由.
(2)建立符合卢瑟福实验的原子结构模型(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作图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