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浮力及其应用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只要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物体就会受到浮力,与它的沉浮无关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不一定越大
C. 把种子放入密度适当的盐水里,漂浮的种子是不饱满的,沉底的种子是饱满的,因为漂浮的种子受到了浮力,沉底的种子没有受到浮力
D. 将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在清水中不断的加盐,原来沉底的鸡蛋就会慢慢上浮,这是由于鸡蛋的重力变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是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B. B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C. C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D. D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体积为V、重为G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圆柱体底面与水面平行),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圆柱体浸入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上底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F1,圆柱体下底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F2,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测力计的示数为F示,则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 F2=G+F1 B. F浮=ρ水gV C. F浮=F2﹣F1 D. G=F示+F2﹣F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漂浮时没有受到压强
B. 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C. 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 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从2011年5月11日起,执行酒驾重罚新规定.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8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钮(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求:
(1)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多少?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测试仪吹气10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3A,表明驾驶员醉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高,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中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2)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
A. 眼睛 B. 耳朵 C. 鼻子 D. 嘴巴
(3)如果图乙和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__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__m;
(4)图丙中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
A. 静止 B. 向左运动 C. 向右运动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题1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证明_______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的传声效果更好。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捏住棉线时,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也停止了。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题2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当今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广安城乡用得非常普遍了,如图所示.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时段里,能将8℃、100L水加热到38℃.请解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2)在此过程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若此期间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为4.2×107J,则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