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强弱有关在因素.实验过程如下: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快/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高/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有关.(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一定,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实验现象是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大/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甲乙图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6 | 2.5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1)请你帮他们计算出第2和第3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填写在表格中;
(2)通过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用图做的实验(选填“甲”或“乙”);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声呐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kHz到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过段时间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则潜艇B在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
(3)在月球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C. 声波能传递信息
D.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减弱噪声,小明想将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小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探究课题: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好些?
(1)请你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选择适当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并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
(2)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tAB=1.6 s,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cm/s,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将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__测量时间,以____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想探究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去探究上述问题,探究结果:
(1)浸入水中的木块所受的浮力F浮=N;
(2)木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
(3)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 v甲=0.6 m/s,v乙=0.4 m/s B. 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 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 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