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属于研究电动机原理的是________ ,这个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 ,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________ ________ .
(2)如图2是继电器利用低电压来间接控制高电压电路的一个装置电路.当低压电路的开关S闭合时,电磁铁具有________ ,衔铁被________ ________ ,使高压工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动机工作.
(3)如图3的电路盒面板上有两个灯L1、L2 , 两个开关S1、S2 , 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为探究盒内电路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只闭合开关 | S1 | S2 | S1、S2 |
L1 | 不亮 | 亮 | 不亮 |
L2 | 不亮 | 亮 | 亮 |
电流表示数 | 无示数 | 有示数0.2A | 有示数0.3A |
电压表示数 | 无示数 | 有示数1.6V | 有示数2.8V |
请根据实验情况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交通法规定,小汽车在高速路上时速不得超过120km/h,若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进入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该车是否违规?
(2)求测速仪收到返回信号时车距测速仪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时,观察到电流表原来静止在中间的指针向左偏转,这一现象叫 ________ .此过程中是由 ________ 能转化成 ________ 能,在这个闭合电路中,线圈和磁铁相当于________ .
(2)磁铁插入螺线管后,用一只手拿着磁铁和螺线管一起向上运动.这个过程以螺线管为参照物,磁铁是 __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再观察电流表时会发现:电流表指针 ________ (选填:“静止”、“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3)在(1)操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做法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大桥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80s.求:
(1)此大桥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为1200m的隧道,求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运行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小玲和小辉同学制作的一种直流电动机模型,他们用回形针做成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并用小刀刮去轴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上半周漆皮,将线圈放在支架上,蹄形磁体放在线圈周围.
(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有力的作用.
(2)按他们这种方法刮漆,线圈在刚转过平衡位置时________(选填“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或“切断线圈中的电流”),目的是使线圈能够________
(3)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方向,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填一种方法).
(4)如果电池、开关、导线的连接和性能良好,闭合开关后,发现线圈只抖动了一下,并不转动,原因可能是________,这时可进行的有效尝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装置探究电磁感应实验,实验情况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序号 | 磁极位置 | 开关 | 导体运动情况 | G表指针偏转情况 |
1 | 上N下S | 闭合 | 不运动 | 不偏转 |
2 | 上N下S | 闭合 | 上、下运动 | 不偏转 |
3 | 上N下S | 闭合 | 水平向右运动 | 向右偏转 |
4 | 上N下S | 闭合 | 水平向左运动 | 向左偏转 |
5 | 上N下S | 断开 | 水平向右运动 | 不偏转 |
6 | 上S下N | 闭合 | 水平向左运动 | 向右偏转 |
综合分析后(实验中磁铁不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可以看出要产生感应电流有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那么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①通过比较实验序号2、3、4得出______;
②通过比较实验序号3、5得出______;
(2)通过分析我们还可探究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有:
①_______,它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_______得出的;
②_______,它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_______得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1m/s的速度走了6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1.5m/s的速度走了4min,求
(1)他家离学校多远?
(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小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
(5)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7)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8)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校实验室开放时,小丽对手摇发电机非常感兴趣,她想: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根据经验又想到可以根据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于是她利用如图所示的手摇发电机开展了实验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现象。请你根据小丽在实验数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小丽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2) 判断电流大小,除了借助小灯泡观察之外,实验室常用 表来测量;
(3) 根据实验探究记录的现象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线圈转速 | 慢 | 较快 | 快 |
线圈转向 | 顺时针 | 顺时针 | 顺时针 |
小灯泡亮度 | 暗 | 较亮 | 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_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使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5)如图⑤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有关.此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法.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6)如图⑥所示,在一个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放上一些泡沫小球,调节音量开关,逐渐调大音量,看到泡沫小球跳得变高,实验表明响度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