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对于这些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人对箱子的推力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货箱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箱的拉力做了功
C.小学生沿平直道路骑车行进的过程中,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做了功
D.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人脚对足球的作用力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一照明系统模拟控制电路。已知电源电压U=4.5V,定值电阻R1=5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1A”字样,R3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与光照度E的大小遵循某函数规律,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相同条件下,光越强,光照度越大,光照度单位为勒克斯,符号为lx,白天光照度大于3lx)。当R1两端电压(即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电压)低至0.5V时,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不考虑控制开关对虚线框内电路的影响)。利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当光照度低至某一设定值E0时,照明系统内照明灯自动工作,
求:(1)当控制开关启动照明系统时,电路中的电流;
(2)闭合开关S,将滑片P移至a端,当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时,E0为多少lx;
(3)为节约电能,有时要求使E0=0.5lx,在不更换电源、滑动变阻器R2、R3和不改变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电压的情况下,若R1可更换成其他阻值的定值电阻,求定值电阻R1可更换的阻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使用0~0.6A的量程,电压表使用0~3V的量程,定值电阻R1=5Ω,灯泡电阻RL=6Ω 且玻璃外壳上标有“0.5A”的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5V,求:
(1)电源电压;
(2)通电2 min,R1消耗的电能;
(3)若将开关S1断开,S2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灯的电阻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和小明两位同学想要测量黄豆的密度,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华发现在工业生产中,有堆积密度的概念。在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中装满黄豆(密度为ρ),测得黄豆的质量为m,则黄豆的堆积密度ρ堆=。若容器中黄豆间空隙的总体积为V空,则V空∶V=______(用ρ、ρ堆来表示);
(2)为了测量黄豆的体积,他将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放在天平的______盘上,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瓶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3)把36g黄豆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停止溢水后,拧上盖子,擦干沾在瓶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瓶内剩余水和黄豆的总质量为137g,根据数据可求出黄豆的体积为______cm3;
(4)由以上数据计算出这种黄豆的密度为______g/cm3;
(5)由于黄豆具有吸水性,用这种方法测出黄豆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_。(选填“大” 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过程如下: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B.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20g;
C.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在托盘中放入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此时的操作应该是:______,直至天平再次平衡。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读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盐水的体积为V。
请你帮助小明在方框内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______;
(3)同组小华认为,小明这种方法测出盐水密度会______(选填 “偏大”或“偏小”)。只需对小明的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就可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调整后的实验步骤为______(填序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小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4.5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2Ω、5Ω、10Ω、15Ω、20Ω 和 30Ω.
(1)小芳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是错误的,请在图乙中将这根线打上“×”,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_________.
(2)电路连接正确后,小芳先用 5Ω 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_____V;小芳断开开关,将 5Ω的定值电阻换成了 10Ω 的定值电阻,然后准备闭合开关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与上一次电压表示数相同.但同组同学立即制止了她的做法,认为在实验操作上须更加规范,即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3)如果将所测得的数据描成图象来反映实验结论,最可能是的图中_____
(4)小芳发现另一同学用完全相同的器材和连线方式也进行了该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小芳认为该同学要得到第 1 次数据,应对图乙实验装置中的_____进行调整才能测出.将该表格拿到老师处复查,发现还有一组数据不合实际,该组数据的实验次序为_____,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和同学做“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实验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 6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 2.5V,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约为 10Ω.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若实验室有三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分别是甲“10Ω,1A”、乙“20Ω,0.5A、丙“50Ω,0.2A”,则小明应选用_____(选填“甲”、乙”或“丙”).当小明完成电路连接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出现这种故障的可能原因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灯泡短路B.灯泡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D.滑动变阻器断路
(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小明进一步测量并描绘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通过图象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Ω.
(3)小明认为,用上述器材不做增减,也可以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觉得这个想法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另一组同学小勇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过程中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经检查所用器材完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5)小杨来到实验室最晚,发现桌上有:导线若干,开关一个,电源电压未知的电源,标有“30Ω,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待测定值电阻 Rx,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经内部断路损坏的电压表,小杨依然按照图甲电路图连线.按规范操作连完后,刚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 0.18A,移动滑片电流表能达到最大电流为 0.48A,则Rx的阻值为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______;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①小明在第7min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此时的大气压强应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______图;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
(4)小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中的a和b,实验发现b杯中没有水时,a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 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__ ( 多少/表面积/温度)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华发现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b杯中的水相等。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_____(有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 2 min 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1)加入的水和煤油应该初温相同、_____相同.
(2)由表格发现,加热 4min 时,煤油比水的温度高,则在前 4min 内,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_____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煤油”或者“水”)
(3)本实验除了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外,还通过测量液体温度来比较液体吸热能力强弱,这种物理研究方法称之为_____法.
(4)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继续加热但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试在甲图中画出光线II的折射光路_____;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再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移动光屏;
(3)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是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若将蜡烛换成“F”字样的纸板,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小明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
(4)如图乙当光屏成清晰的像时,小明拿来爷爷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明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小明爷爷的眼睛属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