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试电笔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利用试电笔可以判断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B. 利用试电笔可以辨别出一节普通干电池的正、负极性
C. 笔尖、电阻和氖管是导体,外壳、弹簧和笔尾金属体是绝缘体
D. 在甲、乙两种使用试电笔的方法中,甲是正确的,乙是错误的
E. 正常使用时,若氖管发光,则说明有微弱电流通过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司南(早期的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sháo),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说的是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静止时它的长柄(柢)指向南方,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司南实际就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
B. 司南的长柄端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 司南的长柄指南是受到“地盘”磁场的影响
D. 指南针能用于指南北,是由于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家的电路简化后如图所示,由此电路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甲线为零线,乙线为火线
B. 台灯与电视机均接入电路工作时它们是串联关系
C. 灯泡和电视机均接入电路工作时它们是并联关系
D. 图中的 M 为总开关,N 为电能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如图所示的电磁现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摩擦后的橡胶棒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 乙图中电铃通电后小锤会运动而击打“铃”,所以它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C. 丙图中蹄形磁铁吸引铁钉的分布情况说明只有两磁极处有磁场
D. 丁图的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电功和电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 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电流通过它所做的电功一定越多
C. 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越多,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一定越大
D. 用电器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电功率可能小于它的额定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 车载GPS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用三颗同步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
D. 光纤通信只能传播图象信息,不能传播声音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的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
(1)他将待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路中,闭合电键时,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 所示,移动滑片P,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请指出他电路连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实验序号 | 电压Ux(伏) | 电流Ix(安) | 电阻Rx(欧) | 电阻 |
1 | 0.12 | |||
2 | ||||
3 | 0.58 |
(2)发现问题后,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时,电压表示数为 0.6 伏;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0.12~0.58 安。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恰好同时指向刻度盘的正中央。小华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______ 欧。
(3)请根据小华的实验情况,完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记录和计算。 _______(电阻计算精确到 0.1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发现如图(a)所示的驳船底部设计得比较宽大。于是,他们想“探究驳船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们用圆柱体来模拟驳船,并选取了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来模拟不同密度的水域,将质量和底面积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液体中,每次都使圆柱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b)所示。实验过程中,他们测量了所用圆柱体的质量m、底面积S和它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 小组 | 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103千克/米3) | 圆柱体的质量 m(千克) | 圆柱体的底面积 S(102米2) | 深度h (米) |
1 | 甲 | 0.8 | 0.06 | 0.05 | 0.15 |
2 | 0.8 | 0.12 | 0.06 | 0.25 | |
3 | 0.8 | 0.12 | 0.05 | 0.30 | |
4 | 乙 | 1.0 | 0.12 | 0.06 | 0.20 |
5 | 1.0 | 0.25 | 0.10 | 0.25 | |
6 | 1.0 | 0.30 | 0.10 | 0.30 | |
7 | 丙 | 1.2 | 0.12 | 0.10 | 0.10 |
8 | 1.2 | 0.12 | 0.05 | 0.20 | |
9 | 1.2 | 0.30 | 0.10 | 0.25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或5与6或7与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积S和液体密度相同时,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或7与8)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________。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的质量m和底面积S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
越小。
④三个小组的同学对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之后,进一步综合归纳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数据2、5与9或3与6或4与8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________,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相同。
b分析比较实验数据2、5与9和3与6和4与8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________。
⑤通过上述研究的过程,同学们明白了驳船载重小并且底部设计比较宽大,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避免搁浅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所示,电源电压为 24 伏,且保持不变,电阻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
标有“ 50
1A ”字样,电压表、电流表的规格如图(b)所示。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示数为0.8安。求:
(1)电阻的两端电压
____。
(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
(3)在电表量程可换的情况下,为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可以采取下列方案之一来实现:a. 去掉电压表;b. 去掉电压表
;c. 将电流表用导线代替。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____及电路中的电压表、电流表对应的示数情况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高为0.3米、底面积为 0.02 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 A 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有重为 39.2 牛、深度为 0.2 米的水。
(1)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水。
(2)若容器重为 10 牛,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容。
(3)现将底面积为 0.01 米2的实心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水恰好不溢出,此时容器A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量
,求圆柱体B的质量 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