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7月31日11时,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2次飞行。如图所示情景,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高分十一号卫星是______的,高分十一号卫星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
B. 滑片P在中点时,9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为60J
C. 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D. 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 )
A. P甲<P乙,FA=FB B. P甲<P乙,FA>FB C. P甲>P乙,FA=FB D. P甲>P乙,FA<F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所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A. 初三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
B. 家用冰箱的功率约1000W
C. 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
D. 世乒赛中使用的一只乒乓球的质量约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某家用电熨斗。电路原理如图乙,R1、R2为发热体,R1的阻值为110Ω,通过S1、S2实现温度控制。电源电压为电熨斗的额定电压220V,电熨斗消耗的最大功率为660W。
(1)只闭合S1,求通过R1的电流;
(2)只闭合S2,求R2在60s内产生的热量;
(3)为适应更多衣料,小明对电路做了改造(如图丙)。当电熨斗控制开关S1、S2处于原低温工作状态不变时,移动滑片P,相应发热体的功率可在原功率的25%~100%之间变化。求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首先观察到 U形管两边的液面不相平,紧接着要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小明用手直接按压橡皮膜,发现 U 形管的液面几乎不变化,说明 。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 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a)和(b)所示,他发现图(a)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a)杯子中盛的是水。小明的结论是 (正确/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欧姆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王锐同学为探究小明提出的问题,设计如图所示电路,并准备了充足的实验器材.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下面是王锐同学写的实验步骤,但是不够全面,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使指针归零;
②断开开关,按照电路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
③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④________;
⑤________,用电流表测电阻中的电路I2 , 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2 , 并记入表格;
⑥重复以上步骤,共做6次试验,将I3、U3、I4、U4、I5、U5、I6、U6记入表格;
⑦收拾试验器材.
(2)如表是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U/V | 0.5 | 1.0 | 1.5 | 2.0 | 2.5 | 3 |
I/A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3)王锐还想接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如图),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 I/A | A、B间电阻值R/Ω |
1 | 0.80 | 5 |
2 | 0.60 | 10 |
3 | 0.48 | 15 |
4 | 0.40 | 20 |
5 | 0.34 | 25 |
6 | 0.30 | 30 |
①王锐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
②王锐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每次改变电阻值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③正确操作实验后,王锐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导体中的电路跟导体电阻的关系___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R/Ω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I/A | 1.20 | 0.60 | 0.40 | 0.30 | 0.24 | 0.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