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34890  234898  234904  234908  234914  234916  234920  234926  234928  234934  234940  234944  234946  234950  234956  234958  234964  234968  234970  234974  234976  234980  234982  234984  234985  234986  234988  234989  234990  234992  234994  234998  235000  235004  235006  235010  235016  235018  235024  235028  235030  235034  235040  235046  235048  235054  235058  235060  235066  235070  235076  23508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0℃

B.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

C.该物质在BC两点温度、内能都相等

D.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无翅飞奔﹣﹣磁悬浮列车》回答问题.

无翅飞奔——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如图所示)是现代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是对传统轮轨铁路技术的一次革新.磁悬浮列车不使用机械力,主要靠电磁力使车体浮离轨道.由于轨道的磁力作用使列车悬浮在空中,行走时无需接触地面,因此我们叫它“会飞的列车”.因没有轨道摩擦,其阻力只有空气阻力,所以,磁悬浮列车车速有了较大的提升.轮轨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20 km/h,轮轨高速列车的速度约为300 km/h,而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500 km/h,比高铁还要快,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之一.

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噪声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与普通的轮轨列车相比还具有性价比高、寿命长、维修费用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它是在无接触、无摩擦的状态下实现高速行驶的,因而具有“地面飞行器”及“超低空飞行”的美誉.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是利用磁极相互作用,即“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让磁铁对列车产生向上的磁力来抗拒地心引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轨道上方,腾空行驶.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不同的磁作用,因此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工作形式:一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设计的电磁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互斥力,使车体在悬浮的铁路上运动.二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轨道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 mm左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通电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体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铁轨两侧也装有线圈,交流电使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使列车前进,列车上某点的电磁体(N极)被轨道上靠前一点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被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级)所排斥,结果一“拉”一“推”,这样,列车由于电磁极性的转换而得以持续向前奔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磁悬浮列车是利用____________的原理实现悬浮;

(2)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其高速运行时,导轨钢板对列车的吸引力和列车________相等;

(3)简述磁悬浮列车在设计时,为提高运行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三: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_____________的科学猜想。

(3)科拉顿的实验中,__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当导体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在磁场中做______运动时,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这个现象叫________;当让金属棒反方向运动时,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刚才________,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金属棒的运动方向______ (有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在电路中产生电流,采用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将细导线悬挂的导体放入蹄形磁体中,闭合开关,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 偏转;断开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 偏转.(填”会“或”不会“)

(2)将细导线悬挂的导体放入蹄形磁体中,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竖直上下运动,电流计指针 偏转;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电流计指针 偏转.(填”会“或”不会“)

(3)综合(1)(2)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必须是 电路的一部分,且一定要做 的运动.

(4)在这个试验中 能转化为了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小波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中,组装了如图(1)所示电路,实验时:

1)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实验中是通过 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3)如图(2)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_________的磁场相似。

4)本实验经过改进,还可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请说出一种你的改进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

(1)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____________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电磁铁(线圈)

50

100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A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铁钉的最多数目/

5

8

10

7

11

14

比较实验中的123(或45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还与什么有关?你对此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放在水平方向磁场中的矩形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线圈转到甲图位置时,由于线圈abcd_____磁感线,因而电路中_____。当转到乙、丁两图的位置时,由于ab切割磁感线的方向_____,因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_____,可见电路中产生的是___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我国电网以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供电,频率为_____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电磁实验现象相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甲图中,闭合开关,小磁针的N极向左偏转

B. 乙图中,线圈匝数多的电磁铁,磁性强

C. 丙图中,该装置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 丁图中,磁铁放在水平面上,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一定会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公路桥梁的两端都有类似如图的标志(t是“吨”的符号,13t表示桥梁最大能承受质量为13 t的物体的重力).一辆重为5×104N的汽车,装有5 m3的砖,已知ρ=2×103kg/m3,试通过计算说明它能否通过这座桥?(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