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9443  49451  49457  49461  49467  49469  49473  49479  49481  49487  49493  49497  49499  49503  49509  49511  49517  49521  49523  49527  49529  49533  49535  49537  49538  49539  49541  49542  49543  49545  49547  49551  49553  49557  49559  49563  49569  49571  49577  49581  49583  49587  49593  49599  49601  49607  49611  49613  49619  49623  49629  49637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现有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四种器材,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实验前应先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
同一水平高度
同一水平高度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10
10
cm.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物体,应将物体向
(填“上”、“下”)调节.
(4)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2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
(左/右)侧移动,同时使光屏离凸透镜更
(远/近/不变)一些.
(5)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蜡烛位于
a
a
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此成像规律应用在
照相机
照相机
上(填一种器材名称).当蜡烛位于
d
d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6)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前面
前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不会
不会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5)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实验能否成功?
答:
不能
不能
.说出理由:
蜡烛所成的像不在水平桌面上
蜡烛所成的像不在水平桌面上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与水面夹角是60°,请作出反射光线的方向,标出反射角,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在图中标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时光的传播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湖中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反射
所形成,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了,这是由于光线从
水中
水中
射入
空气
空气
中的时候,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
大于
大于
入射角 (填大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3×108
3×108
m/s.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通过
空气
空气
传到耳朵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