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3076  53084  53090  53094  53100  53102  53106  53112  53114  53120  53126  53130  53132  53136  53142  53144  53150  53154  53156  53160  53162  53166  53168  53170  53171  53172  53174  53175  53176  53178  53180  53184  53186  53190  53192  53196  53202  53204  53210  53214  53216  53220  53226  53232  53234  53240  53244  53246  53252  53256  53262  5327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刚同举榻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47.4
47.4
g.
(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m1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m1

第二步: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装满水的质量m2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装满水的质量m2

第三步: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装满酱油的质量m3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装满酱油的质量m3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1.1
1.1
g/cm3
(4)小明认为两个圆筒形玻璃杯质量不完全相同会造成实验误差.请你也提出一项可能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
小空瓶中的液体没有倒满
小空瓶中的液体没有倒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估测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的总长度,小明想出了一种方法(见表中的方法一).现请你另外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截取一段铜线的情况下,估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所用器材不限)
实验的简要步骤和
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用所测得的量表示铜线总长度L
方法一 (1)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
(2)测出一段铜线的质量m0
(3)测出这一段铜线的长度l0
L=
M
m0
l0
方法二
方法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宇在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发现:如果将待测物体放人液体中是漂浮的,可采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悬坠法:将待测物与一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拴在一起,手提待测物上端的细线,先仅将
重物浸没
重物浸没
在量筒的水中,记下
水和重物的总体积V1
水和重物的总体积V1
,再把两物体一起放入水中,记下
物体、重物和水的总体积V2
物体、重物和水的总体积V2
,那么,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
V2-V1
V2-V1
;二是针压法:用一细针刺人待测物体,将待测物体浸入水中,用力压细针,把待测物体全部压入水中,忽略
针尖的体积
针尖的体积
,通过观察水面刻度的变化,便可求出待测物体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一位同学取4块金属块做实验,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
(1)对表中实验次数1和2(或3和4)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对表中实验次数2和4(或1和3)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实验
次数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m
V
(g?cm-3
1 89 10 8.9
2 178 20 8.9
3 27 10 2.7
4 54 20 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想用滑轮组提起800N的重物G,如果所用绳子最多能承受250N的力,
(1)请设计一个向下拉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
(2)若要把重物提高2m,则绳子应向下移多少米?(不计轮和绳子的重力,不计轮与轴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四个图中,物体重力都是G,如不计轮重和摩擦、绳重等因素的影响,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最小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为G的物体,图中a是弹簧秤,不计滑轮和弹簧秤的重力及轮与轴的摩擦,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若把轮轴、定滑轮、动滑轮看做杠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不等臂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已处于平衡,采用下列办法不能使杠杆平衡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道钉撬起道钉时,为达到目的可按如图示方向分别施加动力,其中施力最小的方向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