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3546  53554  53560  53564  53570  53572  53576  53582  53584  53590  53596  53600  53602  53606  53612  53614  53620  53624  53626  53630  53632  53636  53638  53640  53641  53642  53644  53645  53646  53648  53650  53654  53656  53660  53662  53666  53672  53674  53680  53684  53686  53690  53696  53702  53704  53710  53714  53716  53722  53726  53732  5374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冰进行加热: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晶体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min末,杯里的物质处于
固液混合态
固液混合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2)继续加热直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98
98
℃,水沸腾时温度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如图1所示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完成如图2所示中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得到的某种液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完成下列计算:
(1)此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2)一个最多能装500g水的瓶子,最多能装质量为多少的这种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连线有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
凝华
凝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
液化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就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尺而言,刻度尺
A
A
精密一些;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所测得的木块边长是
2.20
2.2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
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中,敲击玻璃板,但不能直接观察到玻璃板的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甲组水温/℃ 85 88 90 92.5 95.5 97 98 98 98
乙组水温/℃ 86 89.5 92 93.5 96.5 98.5 98.5 98.5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8
98
℃,乙组的水在第
5
5
min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种有效的操作建议:
减少水量
减少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36.6
36.6
℃,它是利用水银
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必须注意(写出一点):
玻璃泡要和人体充分接触
玻璃泡要和人体充分接触


(2)测量与读数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基本技能.图2中所示是一只工业用温度汁,此刻它显示的温度是
30
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