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4718  54726  54732  54736  54742  54744  54748  54754  54756  54762  54768  54772  54774  54778  54784  54786  54792  54796  54798  54802  54804  54808  54810  54812  54813  54814  54816  54817  54818  54820  54822  54826  54828  54832  54834  54838  54844  54846  54852  54856  54858  54862  54868  54874  54876  54882  54886  54888  54894  54898  54904  5491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精英家教网
(2)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试画出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精英家教网
(3)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射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作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请在图甲中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3)图丙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小明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你用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选用刻度尺是为了验证对“平面镜成像”哪一特点的猜想?答:
 

(2)其中选用两个相同棋子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和比较
 

(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4)在实验中,各小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以下是从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B.玻璃板后的棋子与玻璃板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D.平面镜成像像距等于物距.
这四句话中,不属于结论的是
 
(均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荣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桌面摆放了如下器材:直尺、光屏、两根相同的蜡烛、火柴、玻璃板.如图甲所示,A和C是两根相同的蜡烛,B是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1)小荣选用玻璃板的原因是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小荣为了证明这一结论,应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过程中,小荣移动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烛焰所成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过程结论 精英家教网
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应
 
地置于其上.由甲、乙图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上;由丙图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
 
入射角.
评估 探究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最为困难的是在硬纸板上显示并记录光的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
 
、白纸.
精英家教网
过程结论 如图,点燃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面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它看起来好像点燃为止.此操作既确定了A蜡烛像的
 
,又说明了A蜡烛的像与物大小
 
推理 当蜡烛B看起来好像点燃时,把纸放在其火焰的位置上,发现纸并没有燃烧,纸上也没有“火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器材
装置
如图,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精英家教网
图象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实验数据,小雨画出了物距u与像距v关系的图象,如上图.已知烛焰在c点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a、b位置比较,烛焰在
 
位置上成的像较大.由图象可知,物距u变小,像距v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用表格纸做实验游戏.如图1,一位同学将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的格子交叉处,另一位同学根据观察与思考,将另一个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边某位置,
且满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精英家教网
( 1)你作为另一个同学,完成图2甲表格的画图,圆圈代表蜡烛.
(2)如图2乙,是同学对实验“做了改动”的一幅图,请问你觉得做了怎样的“改动”:
 

( 3)从上面的实验游戏我们发现平面镜可能有什么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没有点燃且与A等长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小华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实验中,小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4)细心的小华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