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4817  54825  54831  54835  54841  54843  54847  54853  54855  54861  54867  54871  54873  54877  54883  54885  54891  54895  54897  54901  54903  54907  54909  54911  54912  54913  54915  54916  54917  54919  54921  54925  54927  54931  54933  54937  54943  54945  54951  54955  54957  54961  54967  54973  54975  54981  54985  54987  54993  54997  55003  55011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战场上受过炮弹轰击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先是听到炮弹的呼啸声,然后是爆炸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曾用一种叫V-2飞弹的武器袭击伦敦.伦敦当地人却说:先听到爆炸的声音,然后才是飞弹的呼啸声,最后才听到开炮声.你认为伦敦人的说法可信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出家门就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他拿出书包里的直尺,伸直手臂量了一下塔高3cm,该同学记得上课时老师曾介绍过东方明珠塔高约460m,于是他估算出他家到东方明珠的直线距离.这位同学的家旁有一个地铁站,从此站出发乘坐N站即可直接抵达陆家嘴.从地图上看,地铁线路接近直线.请分析说明:
(1)该学生如何估算他家到东方明珠的直线距离L.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计算L约为多少千米.
(2)如何估算从他家到东方明珠,地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当人从路灯正下方以速度v匀速离路灯而去时,请定量分析身影长度的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美丽的东湖是武汉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东湖岸边的建筑物及花草树木等在湖中“倒影”,关于“倒影”小红和小枫有关下列几个的说法:①由于光的反射,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②由于光的折射,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③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④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2 CO 40°
3 EO 20°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减小入射角则反射角变
 
;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画出如图所示中的折射光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平面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平面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入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2)根据小明和小刚的研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总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u
 
v.(填“>”、“=”或“<”)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先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是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
 
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
 
关系.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那么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6)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6)相同的操作
(8)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9)使点燃的蜡烛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10)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11)如果有2mm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该选择
 
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12)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按照如下步骤实验:
第一步: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第三步:将蜡烛B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在他的实验操作中,第
 
步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