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4942  54950  54956  54960  54966  54968  54972  54978  54980  54986  54992  54996  54998  55002  55008  55010  55016  55020  55022  55026  55028  55032  55034  55036  55037  55038  55040  55041  55042  55044  55046  55050  55052  55056  55058  55062  55068  55070  55076  55080  55082  55086  55092  55098  55100  55106  55110  55112  55118  55122  55128  55136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们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
(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3)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
 

(4)请利用矿泉水瓶再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声或光的物理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一矿泉水瓶,一端削过的铅笔.请至少从中选择一种器材,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小实验,并完成下表.
所选器材 主要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物理知识
示例:矿泉水瓶 用力捏水瓶,水瓶变瘪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一块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厚度为0.05米的正方形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2×10-2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置于物块中央,且容器内注有4×10-33的水.求:
(1)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2)若要使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一半,求物块的边长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轻质薄壁容器A高0.4米,底面积为200厘米2,内装有0.3米的水,求:
(1)容器内水的质量m
(2)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P
(3)若将体积为2.5×10-33的正方体B轻轻放入A容器中,则:此正方体的密度至少为多大时,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才能达到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盛有质量为m的水、乙盛有质量为3m的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3S、5S.(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求甲容器中质量为2千克水的体积V
②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酒精
③为使容器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需将一实心物体A浸没于某一液体中(此液体无溢出),求物体A的质量mA与密度ρ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重为6牛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边长为0.1米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3米,内盛有0.2米深的水.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求:
①甲的质量.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③现分别把一个体积为3×10-33的物体丙放在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恰好为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的2.5倍,求物体丙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高50厘米,分别装有2.0×10-33的水和3.0×10-3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 ρ酒精=0.8×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求:
①水的质量.
②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请判断: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能否达到p>p酒精?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表明h越大,压强越大;实验表明大气压强随h的增大而减小.这两种情况下的h各表示什么含义?用你学过的知识、方法,说明这两种情况下结论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做实验时,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
 
,液面高度差越大,
 
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