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熔化和凝固》基础练习(2)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
3.图①是用、乙两种物质的________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物质是晶体,熔点是________℃,50℃时呈________态.__________物质是非晶体,该物体在放热时,温度__________.
4.图②是做海波凝固过程的图线,根据图线回答: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__min,凝固时的温度是_________,此过程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熔化过程处于_______态.
5.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
6.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7.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9.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熔化和凝固》基础练习(1)
1.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5)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3.该选哪一项?
(1)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图4—10
4.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
5.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6.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7.纯水的凝固点是0℃,海水的凝固点是-2.5℃,这说明水中如果掺有食盐其凝固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你的解释吗?
8.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额定功率为10瓦的电阻R1 与“12Ω 0.5A”的电阻R2串联,电源电压为10伏且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20安和2.4伏,不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1) 电阻R1的阻值;(2)整个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
某同学的求解如下:
(1)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1= = = 12Ω
(2)∵两个电阻串联,∴P=P1+P2=(0.5A)2×12Ω+10W=13W
请你指出此同学求解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学生课桌质量为9千克,桌子与地面有四个接触面,每个接触面的面积为4×10-4米2;某同学将底面积为24.5×10-4米2、容量为1升、装满水后水深为18厘米的塑料水杯放在课桌的桌面上。求:
(1)课桌对地面的压力;
(2)课桌对地面的压强;
(3)杯对桌面的压强。(不计塑料水杯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冬天室内温度为5℃,刘珍同学将90℃的1千克热水灌入暖水袋中,经过6小时,水温降到了40℃。求:热水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两种液体(水和煤油)先后装在规格不同的烧杯中(如图)。用仪器测出液体的密度ρ、深度h,容器底面积S,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ρ水=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液体深度h(米) | 0.05 | 0.05 | 0.10 | 0.15 | 0.15 |
容器底面积S(米2) | 0.005 | 0.02 | 0.02 | 0.02 | 0.01 |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帕) | 490 | 490 | 980 | 1470 | 1470 |
表二 (ρ煤油=0.9×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6 | 7 | 8 | 9 | 10 |
液体深度h(米) | 0.05 | 0.05 | 0.10 | 0.15 | 0.15 |
容器底面积S(米2) | 0.005 | 0.02 | 0.02 | 0.02 | 0.01 |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帕) | 441 | 441 | 882 | 1323 | 1323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或7、8、9)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面积大小无关。
(3) 甲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2、7,3、8,4、9,5、10有关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