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图中已知某一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沿AC方向射出,AC与主光轴平行;另一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沿OB方向射出(O是透镜的光心),试画出与光线AC和OB分别对应的入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 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有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填写如下表格:
物距u/㎝ | 像距v/㎝ | 物像位置的关系 | 像的性质 |
25 | 11.8 |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0 | 13.2 |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15 | 17.1 |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10 | 38.5 |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5 |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
2 |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做实验时,老师没有提供凸透镜的焦距。请你分析上表内容,写出两个实验
结论
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8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眼睛时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A.0~10㎝ B.10~25㎝ C.从10㎝到极远处 D.0~25㎝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 (填“大于”或“小于”)80㎜,所成的像为缩小、 (填“倒立”或“正立”)的 (填“实”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