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澜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牛奶中掺水含量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牛奶密度(g/cm3) | 1.030 | 1.027 | 1.024 | 1.021 | 1.018 | 1.015 | 1.012 | 1.009 | 1.006 | 1.003 | 1.000 |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 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强在北京将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条形磁铁用一条线悬挂起来,使它平衡并呈水平状态,悬线系住磁体的位置应在:
A.磁体的重心处 B、磁体的某一磁极处
C.磁体重心的北侧 D.磁体重心的南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练习安装照明电路,接通电源之前,老师将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额定电压为220伏的灯泡作为检验灯泡连接在原来安装保险丝的位置,同时要求同学将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短路,在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电路连接无误。
B.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用电器的开关闭合后检验灯泡正常发光,表明这个开关的两端直接连到了火线和零线上。
C.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电灯的开关闭合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灯泡都能发光,只是亮度都不够,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
D.不论将电路中电灯的开关断开还是闭合,检验灯泡均不发光,表明电路中有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用水桶存水10N,水深8cm,水桶的底面积是100cm2,如图10所示。则桶底所受水的压强为多少?桶底所受水的压力为10N吗?请你通过计算说明。(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964年6月,在西安市郊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遗址中挖出一只秦朝的生铁秤砣,质量为30.75kg,名为秦石权(石音担,是过去的粮食单位)。经考证,秦朝每石粮食规定为120市斤,当时每市斤折合成现在的国际单位制为256.26g,这个秤砣的发现,说明我国远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了称量物体的统一标准,它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有力证据之一。
⑴秦朝每石粮食合多少千克?⑵秦朝的秤相当于一个什么杠杆?⑶请你设想:当时秦朝怎样用秤收取上交的一大堆粮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
接触面 | 毛巾 | 棉布 | 木板 |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大 | 较大 | 小 |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 18.30 | 26.83 |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9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8所示,我们用手拉弹簧,它就会伸长;用手压弹簧,它就会缩短。针对影响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因素,请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
(1)猜想: 。
(2)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们班学习密度后,课外老师组织一次《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探究性学习。经过讨论,大家提出了这样两个猜想:
猜想1:物体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猜想2:物体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回家后同学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其中小明和小红同学探究的情况如下:
小明同学制作了冰棒,当他将制好的冰棒连同冰棒模型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来与冰棒模型口齐平的水结冰后,竟然向外“鼓”了出来,如图6。
小红同学制作一个蜡塑像,可每次将熔化的蜡水倒进模型中冷却后,原来与模型口齐平的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如图7所示。
问题1:根据小明的探究,你发现:物体的温度降低后,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密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符合猜想 (填序号1或2);
问题2:根据小红的探究,你发现:物体的温度降低后,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密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符合猜想 (填序号1或2);
问题3: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的观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