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2858  62866  62872  62876  62882  62884  62888  62894  62896  62902  62908  62912  62914  62918  62924  62926  62932  62936  62938  62942  62944  62948  62950  62952  62953  62954  62956  62957  62958  62960  62962  62966  62968  62972  62974  62978  62984  62986  62992  62996  62998  63002  63008  63014  63016  63022  63026  63028  63034  63038  63044  6305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0

91

92

93

93

90

93

93

93

93

(1)从数据看,第_____min的数据有明显错误,这个数据偏_____(填“高”或“低”)。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3)图13所示的是甲、乙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_____可能是水沸腾时的情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通过学习有关物理知识,两同学对此发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打遮阳伞与在大树底下一样凉爽,因为都没有受到阳光的直射,起到了遮阳的效果;而乙同学却认为,大树底下比遮阳伞下要凉爽,这是人们的经验。

(1)你支持谁的观点?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明实验,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2个可能原因)

(2)有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4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2个结论)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1

2

3

4

1

2

3

4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40

30

20

12

40

30

20

12

像距/cm

22

26

47

 

27

34

80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的大、小

缩小

较小

放大

放大

缩小

较小

放大

放大

像的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3)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就此问题作出猜想并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一般放在被测者前面5m的位置,现在房间的最大长度只有3m,请你利用平面镜为同学解决这个问题。要求画图说明,并简述方法和指出利用了平面镜的哪个特点。被测者应坐在离平面镜多远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问答问题。

建筑“不用空调的楼房”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小茜参观上海世博会后想到,夏天,室内安装空调可以调节室温消暑,然而,安装空调既消耗电能,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她受到某些世博场馆和先进建筑理念的的启示,开动脑筋,想象出了一种不用空调也能降温消暑的好方法。设想有一种材料(比如用塑料包着小蜡球),可以在20~26℃范围内凝固和熔化。若把这种材料掺在水泥中制作成地板或墙壁,就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夏天在这样的楼房里就用不着再开空调了。

(1)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请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理论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14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在10cm处。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    (选填“近”或“远”)视眼。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选项前的代号)。

A.0~10cm    B.10cm~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通常说“闻其声,知其人”,这实际上指的是不同人的什么不同 (    )

A.声调          B.响度           C. 音色           D.声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如图在容器的底部出现一光斑,现向容器内逐渐加水直至加满的过程,容器底面上的光斑将(    ) 

A.逐渐向左移动至最后静止   B.逐渐向右移动最后静止                                                

C.先向左后向右移动         D.仍停留在原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