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5215  75223  75229  75233  75239  75241  75245  75251  75253  75259  75265  75269  75271  75275  75281  75283  75289  75293  75295  75299  75301  75305  75307  75309  75310  75311  75313  75314  75315  75317  75319  75323  75325  75329  75331  75335  75341  75343  75349  75353  75355  75359  75365  75371  75373  75379  75383  75385  75391  75395  75401  75409  235360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4章 内能的利用》2013年同步练习卷A(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3年1月10日起,一场罕见的霾天持续多日笼罩京城,一些环境质量指数连续“爆表”.PM2.5颗粒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颗粒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PM2.5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更可怕.假如你是环保小卫士,你会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改善这种状况,还城市一片蓝天?(至少答出三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4章 内能的利用》2013年同步练习卷A(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科学家发明了一款单缸六冲程内燃机,它每一个工作循环的前四个冲程与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相同,在第四冲程结束后,立即向汽缸内喷水,水在高温汽缸内迅速汽化成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活塞再次做功,水蒸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样燃烧同样多的燃料获得了更多的机械能,提高了热机的______.为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这款内燃机的第六冲程是______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4章 内能的利用》2013年同步练习卷A(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的汽车总质量为1150kg,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km,若汽车所受阻力为汽车重力的0.1倍,每个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10N/kg)
求:(1)汽车对路面压强为多少?
(2)汽车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其功率为多少?
(3)若该汽车热机的效率为25%,如果不考虑热机其他的能量损失,汽油热值为4.6×107J/kg,则该汽车行驶10km过程中需要的汽油质量为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也有N极和S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的方法(安培定则):用    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    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物质由原子组成,每个原子都可看成是一个微型小磁针,在大部分物体中,由于大量微型小磁针的指向紊乱,物体不显    ;而在有的物体中,大量微型小磁针指向较为一致,物体就具有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比较甲、乙实验现象,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说明了    ;甲、丙实验现象比较,说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磁与电》2013年同步练习卷B(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套在光滑的玻璃棒上,当S闭合时,两线圈将( )

A.互相吸引靠近
B.互相排斥远离
C.先吸引靠近,后排斥远离
D.既不排斥,又不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