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4770  94778  94784  94788  94794  94796  94800  94806  94808  94814  94820  94824  94826  94830  94836  94838  94844  94848  94850  94854  94856  94860  94862  94864  94865  94866  94868  94869  94870  94872  94874  94878  94880  94884  94886  94890  94896  94898  94904  94908  94910  94914  94920  94926  94928  94934  94938  94940  94946  94950  94956  94964  235360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0有关,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
(1)实验中应控制______和______不变.
(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______同学的(填选项前的编号).
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钩码的质量.
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滑块质量/g200250300350
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mO.6510.6510.6510.6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李提出如下猜想:
A.速度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
B.速度大小可能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C.速度大小可能与物体下滑起点的高度有关.
可供选用的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若干,秒表.
(1)若用此装置探究猜想A,除秒表外,还要选用的器材是______.
(2)下表是利用一钢球测得的数据,这是探究猜想______(填序号),实验中还应保持______相同,结论是:______
斜面倾斜程度较大较小
实验次数123123
小球从P运动到Q的时间t/s5.15.05.15.15.15.0
(3)说出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材料物体质量(k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
1铁球1201.96
2铁球1302.47
3铅球1201.96
4铅球2201.9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和______,结论是:______;
(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芳同学观察到许多建筑材料的截面多是V形或U形,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选取了纸条、细绳、火柴盒和若干火柴棒,对猜想一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取材料和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若干.
(2)将一张纸条折成V形,放在装置上,在纸条两端距中点(支点)相同距离处,各挂一相同的火柴盒子.在两火柴盒中逐渐增加数量     的火柴棒,直到纸条被压弯折为止,记录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数.
 V形U形圆弧形
1463665
2433262
3453563
(3)将纸条分别拆成U型、圆弧型,重复步骤(2).
(4)更换纸条,将以上实验再做两次.
①[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注: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予计分).
②[交流与合作]
(生产、生活和建筑中利用物体形状影响其承受压力的事例很多,如巨大的铁桥中多处使用了U形钢材.请你举出一个利用V形或圆弧形结构的实例    
(5)若要探究猜想二,实验中应使所选物体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球的型号下落高度/cm地面材料反弹高度/cm
1#7120木质80
2#7120水泥90
3#7150水泥110
4#6120木质8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 ______有关;与 ______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把小球从O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点.放开后小球在D点两侧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
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有关:
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有关.
(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星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OA距离x/cm小球质量m/g振动30次所用的时间t/s
145030
265030
385030
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    时记录的.(选填“A”或“B”)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猜想:可能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重心高低及支持面的大小有关.如何比较物体的稳度大小呢?她发现,让不同的物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有的物体翻倒,有的物体不翻倒,翻倒的说明其稳度较小.于是,她将物体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绕0点转动,通过观察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的大小(物体不滑动),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稳度大小与物体重心高低的关系时,她制作了三块重相同、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分别记下让它们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123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较大
稳度较大
(1)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    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    法.
(3)实验现象表明,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加速向右运动的车厢中,一人用力向前推车厢(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有同学认为该人对车厢作用力为动力,促进车厢的动能增加,你同意吗?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0章 力与运动》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离实现“嫦娥登月”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登上月球,宇航员完成探月任务后乘火箭离开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