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7330  97338  97344  97348  97354  97356  97360  97366  97368  97374  97380  97384  97386  97390  97396  97398  97404  97408  97410  97414  97416  97420  97422  97424  97425  97426  97428  97429  97430  97432  97434  97438  97440  97444  97446  97450  97456  97458  97464  97468  97470  97474  97480  97486  97488  97494  97498  97500  97506  97510  97516  97524  235360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C.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遇事不惊,通过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小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够( )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乐器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
C.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都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章 声现象》2008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