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 ②从乡村向城市转移
③多靠近沿海地区 ④多靠近交通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该地区转出的企业多为钢铁机械工业,则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A.市区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产业升级需要
C.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D.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为暖锋 B.M处雨后气温上升
C.N处为冷锋 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铁岭市高三上期初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
(4)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W,40N)起飞,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3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取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铁岭市高三上期初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
20m 40m 60m 80m 100m
A 16.3℃ 16.6℃ 16.8℃ 17.0℃ 17.1℃
B 21.0℃ 21.0℃ 20.9℃ 20.4℃ 20.0℃
C 20.9℃ 20.8℃ 20.6℃ 20.8℃ 20.3℃
D 15.2℃ 14.8℃ 14.7℃ 14.9℃ 1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A处铁路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2分)
(2)分析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4分)
(3)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B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域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下题。
项目 | 1999年 | 2012年 |
城市数目(个) | 3 | 7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36 200 | 1 765 000 |
城市人口(万人) | 56 | 340 |
城市人口比重(%) | 30.4 | 48.6 |
1.1999年以后,该城市的城市化处于(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B.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农村
C.城市中心区空洞化
D.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13时04分,我国迎来2013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3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26N′,136°W) B.(23°26′S,100°E)
C.(23°26′N,104°E) D.(23°26′S,136°W)
2.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
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
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1.该区域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 )
A.基塘农业B.绿洲农业C.坝子农业D.河谷农业
2.该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国家政策扶持B.游牧地点迁徙
C.水、热条件适中D.光照条件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富阳市高三第八次质检(3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题。
1.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修建有护海大堤 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海平面不断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