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21为我国某地自然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B处地质构造是  ▲ 

(2)图示区域的河流,一般来说在平直段  ▲  (左、右)岸坡度较大,这是在  ▲  影响下的结果。

(3)如果③地区植被遭破坏,C地区发生  ▲  灾害的可能性会增大,这反映地理环境的 ▲ 特征。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与宁波相比,②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比宁波  ▲  (大、小)

(5)①、②两地较易形成城市的是  ▲  ,相比而言,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时间3月21日12:20时,该地某地点旗杆影子朝向正北,测得此时太阳高度为62°,判断该点的经纬度              

   (2)计算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          ,山顶至A村的水平距离为      

   (3)描述该地自然地理特征。

   (4)判断该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和该地国土整治方向。

   (5)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题型:材料阅读

 (11分)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课题研究思路如下: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   2006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表2          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

项目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

级的日数

1.5

I.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

(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结论:(3)结合材料二,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四)拓展应用:

材料三  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月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十二个地区的数值,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21.读图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②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2. 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 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B. 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 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十二个地区的数值,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21.读图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②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2. 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 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B. 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 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