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列两图(A图—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A图中甲地是      (地形;区),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2)B图①②③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填数字代号),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3)B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                                   

(1)四川盆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①  ①地是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3)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气温由东向西递减  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东向西增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两城市的甲乙两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条件相当)各月用电量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家庭用电量与所在地气候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气温最高都在7月份?? B.两地气温最低都在1月份

C.甲所在地区大陆性强?? ?? D.乙所在地区大陆性强

2.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核电所占比重小。我国发展核电最大可能是

A.解决能源短缺??? ??? B.减少碳排放量

C.降低我国发电总量??? D.缓解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世界上其他国家种植的大豆,大都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约2500年前传入朝鲜,2000年前传入日本,300年前在亚洲普及,1739年传入法国,继而在欧洲种植,美国1804年开始种植,20世纪,大豆种植扩展到非洲。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
材料2  下面是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3  读下面两图。

 (1)描述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2)从自然条件分析美国大豆主产区与东北大豆主产区共同的区位优势。(4分)

(3)简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2分)

(4)[双选]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    )(2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