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新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城市空间格局规划为“一核五圈四带”。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区位优势是
A. 沿海发展带的中心 B. 五个都市圈的几何中心
C. 沿江发展带的龙头 D.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行政中心
【2】城市群的扩展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A.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B.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生产要素合理分配 D.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所示为地球公转方向,虚线圈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面大圆为赤道。ABC表示晨昏线,O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0时
B.1时
C.11时
D.23时
(3)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
C.长治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太原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唐朝的韩愈在 《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与“伯乐相马”类似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监察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尼系数反映某种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中程度越高。读我国1980~2007年四种工业基尼系数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基尼系数变化曲线,②工业有可能为( )
A.钢铁工业
B.制糖工业
C.化学原料制品业
D.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近年来,②工业基尼系数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原料
B.能源
C.市场
D.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怒江大峡谷素称“东方大峡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每年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带来大量的雨水,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也是最险奇莫测的地带。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怒江大峡谷及其周边地区
A.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 山高、谷深、水急
C. 森林资源保存较好 D.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应该
A. 采伐森林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B. 严禁采伐森林,大力开发矿产
C. 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D. 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发展旅游观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M、N两国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M、N两国分别属于
A.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C.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2】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 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年代早
C. 1850年N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现代型
D. 1950年M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过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十大人口国家的部分人口统计数据表。
材料二 1953—2010年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量及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
(1)材料一中当今世界十大人口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国家是_________,人口规模缩小趋势最显著的国家是_________。
(2)分析1964年—1982年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3)描述1964—2010年期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
(4)分析巨大的人口数量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阶段③处于( )
A. 原始社会 B. 农业社会
C. 工业化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2】【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 B. 国家政策
C. 社会经济 D. 战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江阴,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的吸收强烈 B. 云层的反射强烈 C. 大气的散射强烈 D. 地面反射强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