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气压,它割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3)半年后,A处刮季风,性质是 , B处刮季风.
(4)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是 .
(5)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答案】
(1)夏,低,副热带高
(2)印度低压
(3)西北,寒冷干燥,东北
(4)海陆热力性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5)高温多雨
【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夏季,亚欧陆地形成低压中心,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割断,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2)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夏季,亚欧陆地形成低压中心,该低压中心位于南亚地区,被称为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3)根据题意,半年后北半球是冬季.A处东亚地区,此时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B处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4)东亚地区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陆地的东岸,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形成了典型的季风环流.而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具体成因: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风.(5)读图分析,盛行E季风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夏季风的作用下,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所以答案是:(1)夏;低;副热带高(2)印度低压(3)西北;寒冷干燥;东北(4)海陆热力性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5)高温多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中,阴影表示7月无风带分布区,画箭头处表示当地的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B. 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 形成原因相同 D. 气候特征相同
【2】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 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 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 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D. 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依据是 .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并用字母M标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位于B点的物体向东作水平运动,其方向向(南或北)偏移.
(4)图中A、B、C、D、E五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填字母).同一天日出地方是相同的是(填字母).
(5)这一天,图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写度数).
(6)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7)A点的昼长小时,此后的三个月C点及其以北地区的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状况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皖江(长江安徽段)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的主要原因是
A. 消费市场呈饱和状态
B. 地价、劳动力成本高
C. 能源、资源消耗殆尽
D. 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
【2】对皖江沿岸工业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A. 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水热资源非常丰富
B. 主要依靠水运联系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C. 汽车等产业吸引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
D. 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产品为发展目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渡,其中A表示 , B表示 .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界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C代表 , 该面以下E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 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
(4)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E层的顶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2)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太阳直射点处在( )
A.赤道至23°26′N之间
B.赤道至23°26′S之间
C.23°26′S纬线上
D.23°26′N纬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 .
(2)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3)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运动为主.
(4)C层中有层,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5)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