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C
西亚石油开发,吸引了外籍工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图2-1-32),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2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05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_。
(2)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省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小题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2013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小题2: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小题3: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

小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小题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是全家团圆的象征。根据某市迁徒人数占国内迁徙总人数比重每日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14年1月16日至31日,该市人口迁徙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政治因素
小题2: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图示期间该市人口数量最少的一天为
A.1月28日B.2月1日C.2月6日D.2月12日
小题3:关于该市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达收人高 ②是我国西部某省会 ③人口净迁入城市 ④城市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小题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据图甲和图乙,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4分)
(2)椐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产生什么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6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