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面小题。
【1】T1、T2在
①7月70°N,都较小
②1月30°N,都较小
③7月40°N,都较大
④1月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1】A
【2】C
【解析】
【1】7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普遍高温,70°N昼长时间长,光照时间长,海陆间水循环活跃,海陆温差小,因此70°N,T1、T2都较小,①正确。7月40°N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陆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T1较小,③错误。1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3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少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3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低温少雨,海陆热交换较少,海陆温差大,T1较大,②正确。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雨,海陆热交换较多,海陆温差小,T2较小;1月50°N大陆东岸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寒冷干燥,附近有寒流经过,海陆热交换较少,海陆温差大,T1较大,④错误。A正确。
【2】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①错误。45°N以北亚欧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可以增加西部海岸温度,减小海陆温差,②正确。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大了东岸的冬季陆地的寒冷程度,增加了东岸温差,③错误。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东部陆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海陆温差大,④正确。C正确。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极地投影示意图”(下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经线的交点。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2】图示时刻,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围大约是
A.1/6B.1/3
C.1/2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 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矿化度逐年升高,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可能向咸水湖演变。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矿化度和富营养化程度提高的人为原因。
(2)找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用湖陆风形成的原理解释最弱的原因。
(3)试分析对博斯腾湖进行围湖造陆后,湖陆风强弱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M省最可能是
A. 辽宁B. 上海C. 湖南D. 安徽
【2】2000~2005年,吉林省的
A. 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 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C. 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 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3】图未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A. 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 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 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 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按某种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组后,分布在各组内的数据个数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全部频数之和的比值称为频率。观察某-数值以下或某-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叫做累积频率。频率的最终累积值为10000。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每百米高程人口分布最密集段为
A.3550-3650mB.3650-3750mC.3750-3850mD.3850-3950m
【2】下列描述中,属于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A.距河流距离7km处最适宜人口分布B.3500-4000m,人口总数多,人口密度大
C.距河8-10km人口密度最大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能资源分布B.降水量差异C.河运通达度D.水源取用方便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推断( )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2】下图展示了高铁站的四种布局模式,其中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的是( )
A.孤岛型B.机场飞地型
C.城市边缘型D.城市中心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绘出的太阳黑子分布图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发现太阳黑子( )
A.温度比周围太阳大气温度更高
B.在太阳表面的纬度分布有规律性
C.出现在太阳大气圈色球层上
D.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气候变暖
【2】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
A.24小时B.1年C.11年D.76年
【3】“蝴蝶”翩翩起舞的年份( )
A.干旱或洪涝灾害频率加剧
B.极光现象范围扩大到中低纬度
C.地球磁场受干扰,影响无线电信号传输
D.干扰电离层,引发磁暴现象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30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B.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D.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2】关于甲、丙、丁三处共同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盛产石油B.流域内人口都稠密
C.下游两岸都盛产棉花D.都有水稻种植
【3】甲处沿30N线建立绿色植物带,它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泥石流发生B.保护湿地C.保护河流水源地D.减缓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异常的高温天气和严重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从9月份开始爆发的森林火灾持续了数月,直到2020年1月8日,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仍在持续燃烧。据报道,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为25人。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灾时,漫天的烟雾会使(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2】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后( )
A.土壤裸露,下渗增强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C.风化、侵蚀作用增强D.蒸腾作用增强,蒸发加剧
【3】为了减轻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应对机制
B.组织居民进入火场参与培训,增强救灾能力
C.应用GIS技术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预测火灾发展趋势
D.将林区及周围的居民、财产及产业全部外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