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近半个世纪以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
材料2 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垦殖和放牧等,仅半个世纪,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扩展呈急剧上升趋势;20世纪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千米。
材料3 读我国冬春季某次沙尘暴发生日气压形式简图,分析回答:
(1)写出材料3中气压中心的名称:
A ,B 。
(2)由材料3分析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谈谈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沙尘暴天气增多的原因。
自然方面: ;人文方面: 。
(4)为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占年降水量%)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1)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地表水匮乏,分别简析造成两地地表水匮乏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寒假作业(五)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从2008年l0月下旬以来i北方冬走区的降水明显偏少。降水量较常年问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出骧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截至2009年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土地龟裂、河流干滑,地里的冬小麦面临绝产危险
材料二 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三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r
(1)从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填空)。 ,
A.长江水北调 |
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 |
C.合理利用地下水 |
D.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二下学期阶段教学质量测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各是什么?(4分)
(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A、B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猛增。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
材料二 2000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
⑴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分别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 ,乙城市是 。(2分)
⑵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1分)
⑶大量外来人口流入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10分)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川县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