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在土地利用上,我们应该做到


  1. A.
    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
  2. B.
    继续扩大城市面积,降低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压力
  3. C.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4. D.
    人多地少的山区可以通过毁林开荒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
C
试题分析: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走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的道路行不通,A项错误。走城镇化道路,不等同于盲目扩大城市面积,城市发展的集约化要求城市土地利用高效、集约,不能随意占用耕地,B项错误。山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的作用,生态价值巨大,人多地少的山区也不可以通过毁林开荒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D项错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由上分析可知,C为正确选项。
考点:土地利用的科学性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土地利用科学性的认知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高二地理 题型:043

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珠江三角洲热量、水分充足,土壤肥沃,但中部一些低洼地常常积水不退。当地的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了独特的基塘生产方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业也因此有了充足的原料而得以发展。

资料二: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使得黄土高原原有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草原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从以上两个资料可以看出,人类在创造这两地的农业文化景观时,利用自然的观念是不同的。试从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思考我们应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如果把北宋看作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北宋以前的3 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了中国的统治者。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博文《小麦与水稻的接力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水稻经济代替小麦经济掌握农业后产生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二  中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4)结合图b和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目前,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2.95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从人口与可耕地关系来看,我国位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既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才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

合作与探讨

对于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几种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

乐观者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许多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问题:

1.100亿的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上述三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