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0分)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图一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图二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1)旅游资源丰富,青藏铁路沿线能看到的独特自然景观有                   
             (回答2种);西藏地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多项选择)。
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B.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C.北部降水丰富,多雨雪天气D.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E.空气稀薄缺氧         F.高原湖泊多       G.气温年较差大
(3)从1980年~2005年,西藏国内旅游者的数量变化状况是                         
                                                                             ;入藏游客数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                                         
(4)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有关人士提出制订西藏旅游环境容量的建议。对此,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共10分)
(1)高山(雪山)、高原草地、冰川、高原湖泊(回答其中2点得1分) 布达拉宫(2)CG(2分)
(3)1990年前旅游者很少,且基本无变化;(1分)1990年后逐年增长,且有加快增长趋势(1分)(根据图示有道理即给分)       (或夏半年)   
(4)有必要(1分)。因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制定旅游环境容量能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以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2分)
)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青藏铁路沿线能看到的独特自然景观有高山(雪山)、高原草地、冰川、高原湖泊,西藏地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是布达拉宫;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高原湖泊多,南部受西南季风沿河谷而上,降水丰富,又因为地势高,夏季气温低,冬季时冬季风上不去,气温年较差小;从1980年~2005年,西藏国内旅游者的数量变化状况是1990年前旅游者很少,且基本无变化,入藏游客数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1990年后逐年增长,且有加快增长趋势且集中在4~9月;制订西藏旅游环境容量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制定旅游环境容量能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以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44.读太原(图)和天津图两城市示意图,回答:

(1)两城市在区位因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表,分析:
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6月×周)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太原
218
TSP
IV
天津
82
TSP
II
注:TSP为总悬浮颗粒
A.两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都是TSP,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5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城市在经济发展上有何互补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小题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________;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6分)
小题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等;
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________。(9分)
小题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6分)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吃农家饭等。
小题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________;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___________,合理控制游客数量。(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地的相关资料,回答8~10题。
地 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102°E、25°N
1891
7.7
19.8

113°E、28°N
68
4
32
8.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9.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10.乙所在的省份                                                       (   )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小题2: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
小题3: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图1)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图2)。读图回答18-20题。

1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1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0.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与洞庭湖地区相比,松嫩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